广东船舶工业在危机中成长
2012-06-01 17:20 | 中国船舶报 国内造船
广东船舶结构进一步优化,造船完工量保持增长,海工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
在日前召开的广东船舶工业协会一届四次会员大会上,广东船舶工业协会会长余宝山指出,尽管目前我国船舶工业产能出现了严重的结构性过剩,但广东船舶工业在前期并未盲目、过度投资,同时各骨干船企注重在细分市场中做精做强,使全省的散货船建造比例不断下降,而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特别是海洋工程装备和辅助船舶等的建造数量不断增加,全省船舶产品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
余宝山认为,过去一年,广东船舶工业经济运行呈现出三大主要特点:一是船舶结构进一步优化,二是造船完工量保持增长,三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全年建造特种船、工程船等高技术和高附加值舶数量船呈较快增长态势。
据了解,2011年1~11月,广东省120家规模以上船舶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18亿元,同比增长23.3%;完成主营业务收人446亿元,同比增长19.5%;完成出口交货值210亿元,同比增长14.2%;实现利润21.5亿元,同比增长2.7%;完工船舶495万吨,同比增长172%。全省修理完工船舶2821艘、2728.6万吨。在极为困难的2011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及欧债危机对造船市场的强烈冲击,广东船舶行业确保了稳步增长。
去年,广东船舶企业加大了各种船型的市场拓展及技术开发力度,开发建造了深水工程勘察船、南海环保船、海洋救助船、专用海监船、液化气体运输船、燃料油船等船舶,使全省高附加值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的制造业务实现了较快发展,从而拉动了全省船舶工业产值的增长。当年,该省海工装备业实现产值44.86亿元,比上年增长22%,产品已涵盖海洋平台三用工作船、多用途船、供应维护船、1.5万吨举力非自航式半潜驳、5万吨自航半潜船、自升式作业平台、CJ46钻井平台等。
2011 年,在广东省完工船舶中,三大主流船型所占比重较上年下降了14个百分点,而海洋工程辅助船所占比重上升了11.3个百分点;新承接的船舶订单中,三大主流船型所占比重较上年下降8.4个百分点,海洋工程辅助船所占比重则上升了11.3个百分点,客船同比上升2.4倍。同时,广东船舶配套业也有所增长,去年产值同比增长19.7 % ;船艇制造则呈现出内销增长、出口下降的特点,游艇出口比重同比下降35.9 %,内销同比上升约1.5倍。
余宝山表示,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全球经济复苏不确定性增加,船舶企业的新承接船舶订单、手持船舶订单数量均呈下跌趋势,经营压力空前,这必然会引发新一轮的洗牌。广东船舶工业企业同样将面临生存与发展的考验。不过,大家也应看到,低谷时期,国家给广东船舶工业的发展送来了政策春风,给其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自2011 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广东省船舶工业发展的利好政策。去年8 月,《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准实施;9月,广州、上海清醒,把握先机等12个地区又被授牌为国家船舶出口基地。这充分显示出广东海洋船舶工业已经进人了由国家层面推动发展的新阶段。因此,海之滨的广东船舶业界将市场压力转化为内部发展的在危机中率先突围、在危机中在危机中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