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船厂“砸”150万美元抢订单
2012-06-04 21:18 | 解放日报 船厂动态
传统船舶市场下滑,各大船厂纷纷转身海洋工程装备,有150年历史的上海船厂从何寻求竞争力?昨天,我国第一次完整设计、建造,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钻井船在上海船厂船舶公司崇明造修船基地开工建造。新船点火开工,还没造出任何东西,上海船厂就已经在这个项目上砸下了150万美元。
近年来我国海工装备产业迅速发展,尤其是最热门的钻井平台,国产装备越造越大、越来越先进。但海工热之下,大部分设计和核心设备仍依靠从国外购买。上海船厂这艘被称为“交钥匙工程”的新型钻井船,从方案设计,到船体建造,包括船上搭载的钻井包,国内企业一手包办。上海船厂副总经理金余介绍,该船开工前,已在电脑和图纸上酝酿了两年多,150万美元均为前期设计研发投入。这是老船厂建厂150年来,最大一笔单项的前期研发投入。
这艘钻井船,是上海船厂与一家新加坡船东的第二次携手。2007年双方首次合作,对方从荷兰买来设计图纸,让中国企业依样画葫芦地建造。可这次,新加坡船东提出自己的想法:想造一种性价比更高、市场上没有的新船。国外大牌船厂纷纷表示不愿修改成熟的设计图纸,上海船厂趁此机会拿下从没尝试过的订单,也揽下别人不愿冒的创新风险。
没有先例,钱也是一分没付,新加坡客户只带来一句话:“想造一艘多大、有什么功能的船,你们定。能不能做?”其他船厂看来是不可控的风险,上海船厂却看到创新转型的良机。“设计建造出这艘船,等于把‘中国创造’的标签贴在我们的海工装备上,可以打破人们对国外设计的迷信。”金余表示。
上海船厂的创新决定并不是仅仅为了争一口气。目前海工装备呈现两极分化:要么是造价低廉的几百米自升式平台,要么是3000米以下昂贵的半潜式平台。在石油储量丰富的1000米左右海域,却很难找到一种合适的钻井设备。“我们的自主创新,就是瞄准1000米深海域的细分市场,创造出高性价比的新产品。”钻井船项目技术经理高辉告诉记者,通过自主研发设计,新型钻井船将省下从国外购买设计和设备的费用,建造成本将减少约40%。
一条船的自主创新,还为百年老厂凝聚起年轻的战斗力。技术经理高辉今年刚满30岁,但他在项目组里已经是工作8年的“老法师”。目前,上海船厂研发设计部门有60多人,平均年龄还不到30岁。设计研发过程中,高辉等有经验的“老法师”带着一群大学毕业不久的新手,近乎痴迷地扑在设计图前,把船东的一句话,变成成熟完整的产品设计,最终新加坡船东看到年轻团队制作的新船动态效果,交口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