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涛: “蛟龙”号副总设计师是靖江人
2012-06-20 20:29 | 靖江日报 船界人物
“蛟龙:北京时间19日8时40分,下潜深度6905米,已经坐底。”19日上午8:46,记者收到刘涛发来的一条关于“蛟龙”号深潜情况的短信。
“北京时间19日9时24分,潜器第二次坐底,下潜深度6965米,正开展相关作业。”上午9:48,记者再次接到“蛟龙”海试的最新消息。
刘涛,靖江人,现在是“蛟龙”号副总设计师,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O二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博士生导师。1989年,刘涛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毕业后继续在船船海洋工程领域深造,先后获得中国舰船研究院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硕士和博士学位。攻读硕士学位时,他的导师就是“蛟龙”号的总设计师徐芑南。近年来,刘涛致力于深海勘察作业装备系统的研制,是我国6000米无人自治水下机器人和7000米载人潜水器的载体结构系统技术负责人。
正因为此,当“蛟龙”号远在马里亚纳海沟进行7000米深潜试验时,正在上海出差的刘涛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蛟龙”号的最新消息。
“听到深潜成功的消息,很高兴,但也在意料之中。”刘涛平静地说。
刘涛说,和航天器成功发射一样,深潜器对深度极限的探索,是一个国家尖端科研实力的集中体现。航天飞船从发射、跟踪到定位,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蛟龙”号同样如此。“蛟龙”号具有耐压结构、生命保障、远程水声通讯、系统控制等关键技术,这些技术都是我国自行研发的。刘涛具体负责“蛟龙”载人舱的耐压、密封等结构的研制工作。他说,在海底探索首先是要承受海水压力。在水下每增加10米就增加大约1个大气压。“蛟龙”号下潜至海底6965米,其承受的压力相当于1平方米的面积要承受近7000吨的压力,而舱内要保持常压环境。为了满足耐压要求,“蛟龙”号的外壳主要采用的是高强度的钛合金材料,通过先进的焊接技术连为一体,具有弹性,能够承受高压。
“此前‘蛟龙’号已多次通过7800米的模拟实验测试,耐压能力完全能满足深潜7000米的要求。”刘涛说。“蛟龙”作为“十五”期间“863计划”重大专项成果。为了在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刘涛十多年来一心扑在工作上,不知在实验室呆了多少个日日夜夜。在研制最紧张的阶段,在无锡工作的他有好几年春节都不曾回家
情系探海工程无止境。刘涛透露,最近他正在研究一种大深度潜水服,这种潜水服和目前普通潜水员的潜水服不同,穿着普通潜水服下水,对潜水员的身体要求非常高,且潜水深度只能达到几十米左右,而大深度潜水服可以让普通人群也能在水下几百米水深处灵活活动,这为探测海底资源、应急救援等提供更多便捷。(何旭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