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渔船制造业逆势增长

2012-07-29 16:32 | 泉州晚报 国内造船


    

 “这两年来,石狮和晋江的渔船制造业发展势头强劲,不少造船厂纷纷扩大产能,启用新的厂区。”近日,记者在晋江、石狮等地走访中了解到,在国内造船业普遍不景气,省内船舶制造业陷入整体低迷的当前,本地渔船制造业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保持着稳健的增长态势。

紧赶慢赶

在开渔前交付新船

周文泉近来一直很忙,身为晋江市金泉造船厂总经理的他,每天都在船坞里“督战”,掐着日子赶工期,争取在8月1日伏季休渔结束时将手头这批新造的渔船交付给船东,好出海打鱼。

在晋江市深沪镇金屿工业区的金泉造船厂,记者看到,造船用的甲板、“龙骨”等材料堆满了船厂的场地。周文泉告诉记者,这是船厂刚刚启用的新厂区,虽然可容纳多艘船同时建造,但场地还是显得拥挤,因为一到旺季,泉州本地以及宁德、漳州的渔民船东会带着订单排队等造船。

“跟国内大型商业船舶不同的是,渔船造船业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不大,渔船的更新换代是主要影响因素,本地的渔船需求量呈现稳中有增的趋势。”石狮市祥芝渔业协会会长邱三定也表示。

“新造的渔船以俗称‘三角虎’的大型灯光围网渔船和灯光敷网渔船为主,单艘渔船的造价都在千万元以上。”深沪镇分管渔业的副镇长朱志新告诉记者,由于本地渔船的保有量较大,自然的更新换代,加上船东合并小渔船马力修造大型渔船的新增订单,使得本地渔船制造业仍然处于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这在商业船舶制造业陷入持续低迷的当前显得尤为难得。

新型渔船

单趟可捕三四百吨鱼货

“现在大型渔船马力强劲,配备冷冻设备,渔船出去一趟可以续航捕捞一两个月再回来,还能保持鱼货的新鲜度。”周文泉告诉记者,从台湾地区引进的“三角虎”渔船,一改本地渔船带冰出海、冰完船回的尴尬局面。特别是针对夏季鱼货容易变质的情况,自带冷冻设备的新型渔船能够确保渔民在海上连续生产作业15天以上。

“渔船越大,抗风浪能力越强,能在海上进行远程和连续作业,相应捕捞产量也大大提升。”朱志新表示,现在渔民出一趟海,好的时候可以捕到三四百吨鱼货,卖到两三百万元的好价钱,而在以前,渔民出一趟海通常只能捕获价值50万—70万元的鱼货。

此外,新造的渔船增加了自动化设施,减少了用工数量。“一条船以前需要40—50人,现在只需要20—30人,每个船员的工资在5000—7000元之间,这样一来可以节省数目可观的用工成本,单船产量取得的效益更加明显。”深沪镇渔业协会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因为新建的大吨位渔船更安全,海上作业的效益也更高,所以在无形中加速了老旧渔船的报废,同时增加了新型渔船的订单。”周文泉表示,这是本地渔船制造业市场红火的主要因素之一。

远洋渔业

造船业迎发展新机遇

“目前公司正在跟国外的合作方接洽,计划自主建造大吨位的远洋捕捞船,然后以渔船折价入股,合作进行远洋捕捞。”周文泉笑着告诉记者,“造船造成船东。”在其看来,这是一个投石问路之举,发展远洋捕捞渔船制造也是公司未来重点关注的发展方向。

“造船造成船东”,本来是航运业整体不景气、船东违约弃船背景下商业船舶造船行业的尴尬写照,而在周文泉的渔船制造领域,却成了他大胆而豪迈的发展思路。

事实上,近海资源日渐匮乏,发展远洋捕捞也是泉州渔业经济未来的走向之一。在日前召开的海洋经济座谈会上,市海洋与渔业局的相关负责人也表示,要“发展远洋捕捞,向公共海域要渔业资源。”

而发展远洋捕捞,就需要有相应的远洋捕捞渔船,这对本地的船舶制造业而言,是一个新的机遇。“不仅仅是渔船制造厂可以来造远洋捕捞船,斗尾港一带的大型商业船舶制造企业也可以尝试进入这个全新的领域。”业界资深人士告诉记者,现有的大型灯光围网渔船造价在1700万元左右,远洋捕捞船单船造价以2000万元计算,而原本建造货轮和油轮的本地船舶制造企业至少具备20条船的年均产能,4个亿的产值对于陷入极度低迷的行业和企业而言,无疑是一个值得考虑的利好。

END

关键词: 泉州渔船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