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船企实地探访

2012-08-19 16:27 | 21世纪网 船市观察


          

一样的江岸,不一样的风光。

在南通数百公里的江岸上,集聚着众多的造船厂。几年前,这里还焊花闪烁,吊机轰鸣,一片兴旺景象。而今却几乎门可罗雀,杂草丛生。

受世界经济低迷、欧债危机等因素影响,国内外造船行业景气度快速下降。根据英国船运经纪机构克拉克松公司统计,上半年全球船企新接订单2091载重吨,同比下降59.5%,处于相当低的水平。中国造船厂今年1至6月确保的订单为300万修正总吨,仅为2007年的峰值为3254万修正总吨的1成。

根据我国船舶行业协会统计,上半年我国新接船舶订单同比下降50.3%,形势相当不乐观。

21世纪网实地探访获悉,目前江苏沿岸众多造船厂的订单几乎枯竭,员工数目大幅下降。众多船企要么转型海工装备,要么歇业停产,甚至有的船企业已经开始寻找买家。

订单为巅峰期的1/4

行业好不好,船企的员工有自己简单的评判方法。“这里去年还有1600多名工人,现在只有500多名了,你说行业和企业好不好?”江苏向海船舶重工的一位员工向21世纪网表示。

由于上游航运业的不景气,导致造船订单急剧下降。今年前6个月,整个中国造船业订单数大幅缩减,情况比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更为糟糕。

来自克拉克森的数据显示,今年前6个月,中国造船厂仅拿到182艘船的订单,而去年为561艘,约为2007年行业巅峰时2036艘的1/4。

从吨位上看,中国造船厂今年1至6月确保的订单为300万修正总吨,2007年的峰值为3254万修正总吨。今年上半年确保的订单不足巅峰期的1成。

克拉克森的数据还表明,去年纳入统计的我国180家造船厂中有46家没有出产1艘船。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的最新统计也称,今年1—5月,中国造船完工量、承接新船订单量和手持船舶订单量呈现“三连跌”。其中,承接新船订单量为954万载重吨,同比下降47.3%。

21世纪网沿着江苏造船聚集地—启东的江岸走了一遍,发现目前在建的船舶寥寥无几,其中宏强重工的厂区有一条3万吨的船舶正在生产。

宏强重工的工作人员介绍说,目前企业手上还有一点订单,若没有新订单,估计到今年下半年就能全部消化掉。

不过对于宏强目前在建的船舶,离其不远的丰顺船舶工作人员告诉21世纪网,其实那条船是丰顺的。因为丰顺基建还没有完成,目前无法造船,所以才把船放宏强建。

至于丰顺的订单从哪里来,丰顺船舶工作人员介绍说,其实主要的是自产自销。

据介绍,丰顺的母公司是一家广东企业。大老板有船队专门做石油运输,目前大概有40条船。由于丰顺的大老板计划把自己旗下的船队油轮全部更换一边,因此丰顺在没有外来订单的情况下就给母公司生产,有了订单,再对外销售。

事实上,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有这样好运。

丰顺船舶旁边的集胜船舶目前已完工一条约3万吨的船舶,但一直没有找到买家。“这条船在长江里已经漂了半年了。”一位集胜船舶的员工介绍说,目前公司员工大多数已经放假。

这样的情况并非偶然。中船协数据显示,上半年新船成交持续低迷,新接订单只有同期新船完工量的33%;同期,受散货船市场极度低迷的影响,全国被撤销船舶订单41艘、258万载重吨,是2011全年撤单总量的1.3倍。由于新船成交量连续18个月低于造船完工量,我国手持船舶订单大幅下降。按手持订单交付期推算,2013年大部分船厂船位缺口较大,部分船厂已经无法保证今年下半年的开工需求。

一位在南通从事数年造船业务的人士告诉21世纪网,现在造船的企业情况普遍都很糟糕,好一点的订单能撑到年底,差一点的上半年就已经开始裁员和放假了。而且现在造船厂员工的待遇也已经大不如前了。

除了订单下降,造船企业的利润率也大不如前。

南通当地的船企负责人介绍说,现在很多船厂的订单都是几年前签订的,是以美元为计价单位。由于最近几年人民币持续升值,这导致企业利润大幅下降,以前那种50%利润率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中船协指出,目前我国船企占据优势的三大主流船型船价继续下跌,企业经营接单处于负毛利率的状态,船价与成本费用倒挂的矛盾十分突出。

统计显示,1-5月份船舶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3%,但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7.2%,增幅高于主营业务收入1.9个百分点。产品销售利润率仅为4.77%,同比下降30.7%。亏损企业数量增加到347家,亏损额同比大幅上升62.9%。部分中小企业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转产、倒闭、减员现象日益严重。

此外,现在的造船市场显然是“狼多肉少”,不多的订单遭遇众多企业过度竞争,各种优惠纷纷推出。

据悉,很多船企的新船合同的预付款比例从以前的40%大幅下降至10%左右,且交船后进度款支付的比例较多,还不能及时回款,使企业生产资金流动性不足日益严重。

统计显示,1-5月份船舶企业应收帐款同比上升26.6%,负债同比上升9.5%,利息支出同比上升43%,财务费用同比上升77%。另一方面,今年以来,金融机构收紧银根,船企获得流动资金贷款和开具预付款保函难度加大,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困难更大,致使一些企业因不能解决融资问题而无法承接订单。

 

转型或转卖

危机下,中国造船业如何“过冬”?业内给出的答案是转卖或者转型。

南通当地一位造船业内人士向21世纪网表示,“运气好的,早转还有活路;运气差的,没有转只有硬撑或者倒闭。”

据悉,现在南通当地已有不少船企向海工装备市场转型。

对此,中船协表示,船舶企业应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千方百计承接订单。重点抓住国内远洋船队建设、南海开发和海上维权等新机遇,积极主动争取国内能源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基金公司的新订单;把握国际船市调整中的结构性机会,积极争取VLCC、LNG船、海洋工程装备、海监船、特种船舶等订单。

据悉,今年上半年海工装备制造业完成工业值和出口情况都好于船舶其他子行业。

中船协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船企完成工业总产值3971亿元,同比增长4.7%。其中,船舶制造业2999亿元,同比增长0.5%;船舶修理业87.9亿元,同比增长9.8%;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141亿元,同比增长10%。

出口方面,上半年,规模以上船企完成出口交货值1429亿元,同比下降9.3%。其中,船舶制造业1315亿元,同比下降9.6%;船舶配套业52.6亿元,同比下降2.2%;船舶修理业21.8亿元,同比增长0.2%;海工装备制造业9.5亿元,同比增长48.1%。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旗下的海工装备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赵泽华表示,海工装备市场繁荣的背后是大量高价值订单的涌现,2011年钻井装备平均价格3.97亿美元/座,相当于8.5艘18万吨散货船。而分析认为,随着各国对大陆架资源的日益重视,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开始步入黄金发展期,海上油气田勘探、开采设备的发展前景很被看好。

虽然海工装备的发展前景相对较好,不过并非所有的船企业都可以向海工装备转型。

南通当地船厂人士表示,海工装备的投入比较大,对技术的要求也很高。公司研发投入高、压力大,而产品生产周期一般较长,对资金的需求量也大,因此并非所有的船企业都有能力涉足海工装备。

对于没有这类能力的企业,转向其他行业或者转卖成为选择。

当地造船行业传言,向海船舶已计划转向化工。而集胜船舶则计划将手上一艘已经造完的船舶出手后,将船厂转让。

END

关键词: 南通船企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