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上演石油产业本土化大戏
2012-09-12 17:12 | 《能源》 船舷内外
本土化技术创新始终是巴西想要从石油大国变为石油强国的重要一步。
“三个女人一台戏”,此时巴西正在上演一场石油产业本土化的大戏,戏中主角是两个男人和一个女人。这两个男人是巴西发展工业和外贸部部长皮门特尔和巴西工业发展署总裁莱莫斯,女人是上任不到一年的巴西石油公司(以下简称巴油)女掌门玛利亚•格拉萨•福斯特。
这出戏在8月13日拉开了大幕。
“本土化”夙愿
充满激情的演讲是外国政客的必备基本功。
皮门特尔在三方合作协议签署仪式上的发言不可谓不鼓舞人心,他不仅把巴西现在拥有的发展条件和冷战时期超级大国所拥有的实力相提并论,而且还把本国石油天然气行业的发展比喻为一场太空竞赛。
“今天的石油和天然气产业链对我们的意义,就像上个世纪太空竞赛对美国的意义一样,是技术和知识边界上的超越!”他的这些话仿佛让协议签署地点——巴油在里约热内卢的办公大楼——都长高了一截,彰显着这个南美大国在世界石油版图上的雄心。
大戏开幕当天就推出了一出重头戏。
在签约仪式上,巴西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银行(BNDES,拉美最大的政策性银行)、巴西政府下属的研究和项目基金(Finep)和巴西石油三方联合推出了一项名为“创新石油”(Inova Petro)的计划,内容是从现在到2016年,由前两者各出15亿雷亚尔,共计约15亿美元贷款,支持巴油的本土供应商(包括设备制造、开采服务和造船等领域)进行技术创新和加快发展,而巴西石油负责提供技术支持。
作为本国甚至是拉美最大的国企,巴油对这项计划的表态是举双手赞成。“我希望在巴西石油的项目中有更多的本土化内容”,女总裁福斯特说。按照她的说法,早在2003年,在她和现任总统迪尔玛同在联邦政府矿业和能源部工作的时候,石油天然气产业链本土化就已经是政府和巴西石油公司每天讨论的话题,如何推动这一进程早已在酝酿之中。
其实,从油气资源到相关产业链,本土化的这出戏已经不是第一次唱了。“石油是我们的”,这句简单而响亮的口号早在几十年前就被“石油运动”中的国民主义者大声疾呼,而且这项运动最终促成了1953年国企巴西石油的诞生,政企合一地管理和开采着该国的黑金资源。
直到1997年,政企分家,巴西国家石油署成立,但其主持油田拍卖时,为了推动本国工业的发展,也规定中标的企业必须在合同里约定使用一定比例当地生产的设备和提供的服务。到2005年,“本土化内容”的比例,甚至成为竞拍者是否能最后胜出的一项重要考量指标。
不过,这次演出并不是老生常谈,也许正是“谈”中了要害——那就是本土化的关键是技术创新。也许过去“本土化”的提法是一种政治工具,而现在的出发点是经济发展,毕竟背景有了变化。
一年前,巴西总统罗塞夫提出了“大巴西计划”(Plano Brasil Maior),目的是提高工业生产效率,推动技术现代化,提高巴西工业的竞争力,和其产量在全球工业体系中的比重。计划的口号是“为竞争而创新,为增长而竞争”。计划中的宏观手段包括增加对国内固定资产的投资,由当年占GDP的18.24%提高到2014年占GDP的23%。
在“大巴西计划”的框架里,政府推出了“创新石油”计划,再加上2003年推出的专门针对石油行业的国家石油天然气产业推动计划(Prominp),巴西政府打出的这一套组合拳让人眼花缭乱。不过目前看来最清晰的还是15亿美元这个数字。也许政府最终意识到,在“本土化”的问题上,投入落点不对就无法获得想要的结果。
一年多前的一项调查显示,巴西石油产业链中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当地企业,即“本土化内容”的部分,不论是在技术创新上还是在获得巴西政策性银行的贷款方面,都没有什么优势。即使是在受推动最大的造船业,巴西石油的订单也只是带来了一些就业,而并没有技术上的创新,当地船厂的水平不仅不能与日本、韩国这样的造船业强国相提并论,而且沦为了一个个从国外进口关键部件再组装的大型“组装厂”。
还有一条非官方的数据显示,2004年到2007年间,巴西石油在采用本国的设备和服务时,签约的公司里55%到60%的企业实际都是在巴西的外资企业。或者说,本土化的要求更多地吸引了外国企业在巴西建公司而不是激励本国企业的发展。与此同时,虽然在竞拍油田中重视“本土化内容”比例的高低,巴西国家石油署日前也表示,在2005年到2008年的拍卖中,很多企业为了中标提出了“不现实”的“本土化”比例,甚至达到50%,远超过了要求的10%,但目前实际执行的情况是这一比例只有25%。
石油“太空竞赛”
口号与现实的差距,巴西政府早已心知肚明,迟迟没有实际行动推动本国相关企业的技术飞跃,也能找到理由。15亿美元计划的两位出资方都表示,他们目前最担心的就是风险。在8月13日的仪式上,Finep总裁阿比克斯就表示,“创新石油”计划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风险。
他表示,这项计划包含着大量的技术创新,而知识最密集的领域也是回报最不确定的领域。但他也承认,对于减少资本成本来说,政府的贷款是最关键和最根本的因素。“全世界的经验都表明如果在这种领域没有激励措施,企业就会很难进入这个风险巨大、成本高昂、回报时间不确定的领域”,阿比克斯说。
出资的另一方——巴西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银行(BNDES)总裁科蒂尼奥也指出,巴西石油的未来——盐下层石油即深海石油开采领域需要大量技术研发,充满了挑战。但他表示该行有可能贷款给一些高风险的项目,实现从技术研发到生产体系最终形成的艰难过程。
目前BNDES已经宣布,将在9月17日,也就是里约石油天然气大会期间,发布公告准备接受企业的项目申报,为其提供多种资助方式。总裁科蒂尼奥表示,对“创新石油”计划的投资虽然开始并不太多,但却是推动本国石油产业技术发展的第一步,他希望今后几年中这项计划的规模翻倍增长。
出钱的都表了态,用钱的也没有含笑不语。在项目的选取上,提供技术支持的巴西石油起着重要的作用,甚至有媒体指出,计划中的15亿美元的贷款,实际等于给了目前正缺少资金的巴西石油。巴油日前表示,将优先选取目前正在进行着的石油技术创新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巴油的一位新闻官曾表示,在Prominp计划框架下今年年内将对九家中型企业进行投资,目前还在选取阶段,计划是三家在伯南布克州的Suape港口地区,三家在贝洛奥里藏特市地区,三家在萨尔瓦多市,目的是从长远考虑,建成几个工业中心,即所谓的“投资地区化”。不知道这种地理位置的考量,是否可为“创新石油”的项目选取提供参考。
有了资金支持,一切就走上了快车道,但技术创新非一蹴可就,不知金钱这种催化剂可以多大程度为其加速。美苏冷战时期的“太空竞赛”投入巨大,持续近20年,不知皮门特尔做比喻时是否做了功课。
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巴西这次“创新石油”计划能否最终带来技术创新还未可知,石油产业的“本土化”是否能够迎来巴油创建以来又一次新的质的突破也未可知,但盐下层石油开采的技术难题就在眼前,技术创新是巴西想要从石油大国变为石油强国不可不跨越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