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拆船业向“绿色拆船”靠拢

2009-05-06 23:15 | 国际船舶网 废钢船动态


     

        两艘长度均超过210米,宽超过30米的报废钢船“YM COMFORT”和“YM LONGEVITY”轮,于日前在江门海事局的护航下,从珠江口崖门出海航道经崖门、银洲湖靠泊江门市新会双水拆船公司码头。在这里,它们将终结自己的航程,进入到下一轮经济循环。
  去年以来,作为世界经济“晴雨表”的航运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首当其冲,订单的锐减让不少民营企业的船东开始忍痛割爱,将部分逐渐不适应市场竞争的船只淘汰,使拆船业却显示出“跷跷板效应”,逆势飘红。从江门海事部门统计的数据来看,从去年11月份到今年3月底,仅进入江门辖区等待拆解的船舶就达49艘,其中外国籍船舶47艘,中国籍船舶2艘。

拆船行业捱过寒冬迎春天

  “世界拆船看亚洲,亚洲拆船看中国,中国拆船看新会。”江门新会,地处广东省珠江三角洲西部,南临南海,毗邻港澳,通江达海,坐拥“黄金水道”银洲湖,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发展拆船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目前,银洲湖区域主要有三家拆船厂,分别是江门市新会双水拆船钢铁有限公司(我国目前最大的拆船厂)、江门市中新拆船钢铁有限公司、江门市银湖拆船有限公司。
  根据中国拆船协会统计,2008年其会员拆船企业购买拆解各类废钢船69.4万轻吨,比上年增长189%,其中,进口废旧船数量超过此前3年的总和,2009年的1-3月份更是增长显著。国内拆解进口废旧船数量排在前三位的企业依次是江阴市夏港长江拆船厂、江门市新会双水拆船钢铁有限公司和江门市中新拆船钢铁有限公司;拆解国内废船数量最多的企业则是江门市中新拆船钢铁有限公司。江门双水拆船公司相关人士表示,自去年四季度以来,拆船业迎来了4年低谷期后的第一个反弹。
  由于该区域船舶拆解业的发展壮大,使型材、箱角、钢管、铸造、轧钢和金属制品等产业集群得以衍生,成为地方政府支柱性产业,其拆船能力占全国的60%,被授予“中国(新会)船舶拆解基地”称号。
  目前,国际社会包括欧盟以及IMO(国际海事组织)、国际劳工组织、BIMCO(波罗的海国际海事公会)等具有影响力的国际组织对绿色航运、船舶环保、企业社会责任的日益关注,许多国际船东对船舶拆解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十分在意,他们在选择拆解船舶时不仅仅看重价格,更看重拆船厂的安全环保能力。在江门,拆船业安全环保能力问题得到妥善处理,海事部门针对性地出台举措,使江门的拆船业真正向“绿色拆船”靠拢。

据江门海事局副局长梁宗盛介绍,目前,江门拆船作业可以用四个字概括:安全、绿色。
  据了解,银洲湖水域航道属于5000吨级,且渡口、又有跨海大桥,既有商业船舶、军事船舶和有众多的渔业船舶、繁忙渡船等等,而大多数废旧钢船属于万吨级,甚至更高吨级的船舶,此类船舶需要在护航前提下乘潮进港。海事部门为减少报废钢船在水域外锚地的停留时间,降低企业成本,在船舶进港时为其提供清道护航等海事专业服务,以便待拆船舶顺利通过桥区、渡口等水域,
  进入江门报废拆解船舶越来越多,而这些停泊在银洲湖水域的报废钢船,普遍存在着占用通航水域、不按规定锚泊以及遮挡助航标志等违章行为。同时随着浓雾、雷雨大风以及台风季节的临近,这些无动力的“庞然大物”更容易发生走锚、失控等现象,甚至出现翻沉。为此,海事部门通过现场考察、调研、分析,提出了对策建议和意见,指导拆船厂制定锚泊方案,明确锚泊位置和安全系泊措施;同时协助拆船厂对现有在港报废钢船的锚泊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及时调整影响通航安全的锚泊行为,对锚泊设备不足的废钢船及时采取加固措施,并要求各拆船厂加强值班应急工作,提前做好防台防洪准备,确保台风、洪水期间船舶和港口的安全。
  废船拆解会产生大量污染物,如果处理不当,就有可能严重影响水体质量、海洋生物、渔业养殖,以及岸滩植被等等,对江门水域环境可能造成巨大的污染与破坏。按照交通运输部《拆解船舶监督管理规则》和广东海事局《防治船舶修造和拆解作业污染水域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的技术规范要求,江门海事局指导拆船单位在拆船过程中遵循正确的工作流程,采取针对废船污染物的相应工艺措施及无害化处理,防止废船污染物泄漏,造成环境污染,并提高拆船工作人员的环保意识。
  据介绍,江门市通过进一步完善由拆船厂、造船厂、公司等社会力量组建的辖区溢油防污应急体系,海事部门一步加强溢油应急队伍培训和对拆船活动的检查,及时给予技术支持和服务,使中国这个拆船基地真正实现了“绿色拆船”。 中国水运报

END

关键词: 江门拆船业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