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助潍柴走向全球
2013-03-12 14:01 | 中国企业报 配套动态
在国际化发展之路上,潍柴从来都不甘寂寞。2013年刚刚拉开帷幕,潍柴便相继以不同姿态展示于国际舞台。
1月20日,潍柴法拉帝集团CRN船厂迄今为止建造的最大顶级豪华游艇,在意大利安科纳市举行下水仪式。这是潍柴集团成功重组法拉帝集团后举行的规模最大的商业活动,5000多人到场,中国驻意大利大使、意大利马凯大区主席均在其列。
2月1日,法拉利汽车公司在意大利总部马拉内罗市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他们爆炸性地宣布,自2013年起,潍柴动力正式成为法拉利F1车队的全球赞助商。
放眼世界风物长量
自2009年以来,潍柴集团相继收购了法国博杜安公司、世界豪华游艇制造商意大利法拉帝集团,并与德国凯傲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其长袖善舞般的资本运作一度惊艳全球。2013年,当人们正好奇潍柴的国际化步伐会如何迈进时,潍柴用此类不同于以往的“打法”,给人们带来了崭新的视野冲击。
业内人士表示,潍柴在国际舞台的频频亮相,尤其是将“牵手”法拉帝游走在F1方程式的激情赛场,都是其国际化发展战略的需求使然,未来,此类“异动”将常态化,并为其品牌建设开启无限广阔的空间。
无论是令人叹为观止的资本运作,还是令人耳目一新的品牌建设,潍柴似乎都在向世人传达着这样一种信息:在国际化发展之路上,潍柴从来都不甘寂寞。人们也据此而坚信,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国际化的战略、国际化的视野,定将助力国际化的潍柴早日冲进世界企业500强这一豪华俱乐部。
在地球村变得越来越小的今天,企业若想永续发展,全球化战略不可或缺。早年做销售工作时,潍柴掌门人谭旭光同国际市场已经深度“接轨”,所以,他自身并不匮乏国际化“基因”。毫不夸张地讲,在带领企业摸爬滚打的过程中,国际化发展战略始终和谭旭光如影随形。近几年,当他提出打造“百年企业”的构想,并带领潍柴冲击“世界500强”时,这种国际化发展战略开始变得越来越清晰、越来越紧迫。
2012年,潍柴明确规划出“打造以整机为导向、拥有核心技术、具备全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的工业装备制造集团,进军世界500强”的战略愿景,并确立了未来全力发展动力总成、商用车、核心零部件、游艇四大业务板块的定位。
今年正月初四,在潍柴集团领导干部会议上,谭旭光又进一步提出了“打造百年潍柴永葆基业长青”的构想。他如此动容地告诉潍柴人:我一直在思考潍柴如何才能缔造百年伟业,实现永继发展,将我们共同的事业发扬光大、代代相传。这不仅是我们团队的追求,也是所有潍柴人的梦想;它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规划未来者既需要责任更需要视野。谭旭光总是站在未雨绸缪的高度,对现实保持着一份清醒认识。而正是这份清醒认识,使他一步步坚定了全球化发展的战略思路。在他看来,潍柴人若想实现美好愿景,目前还存在较大差距。通过与世界500强企业的对标分析,他认为,产品集中度过高、产品过于依赖投资拉动、高度依赖国内市场等,是潍柴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未来,潍柴若想减轻国内市场周期性波动造成的影响,实现销售收入从1000亿到2000亿再到3000亿的目标,只能毫不犹豫地走国际化发展之路,努力跻身世界产业链的分工序列,开拓全球化的国际市场。
业内人士直言,当今的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已成时代潮流,谁能顺应之,谁就能抢占发展的制高点。企业家只有用全球化的眼光审视企业的竞争力,才能及时而有效地带领企业融入国际分工,不断拓展企业经营的深度和广度。作为一名当代企业家,谭旭光不惧世界经济的风云变幻,以一种开放的姿态游走期间,意欲为潍柴赢得一席之地,他这种全球化发展思路是顺应世界经济潮流的积极体现,将为潍柴未来的发展争取到更广阔的空间。
谭旭光常言,做企业必须为其“计之长远”,全球化说白了就是潍柴的“长远之计”。基于此,业内人士每每忆起潍柴迈向国际舞台的漂亮舞步,总感回味无穷,并不吝赞美之词地将其奉为典范。
借助并购走向全球
国际化战略既需要构想更需要行动,近两三年,胸怀万壑的谭旭光巧妙地排兵布阵,演绎了几场经典的跨国并购案。就近而言,2012年潍柴与凯傲的合作,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在德国的最大一笔直接投资,曾一度惊动德国总理默克尔。而潍柴与法拉帝的携手,因股权结构复杂、设计方案优秀,更是成为2012年欧洲最经典的交易案例。
漂亮的实战为潍柴的国际化蓝图涂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加速了潍柴国际化之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今,再回望这些曾经波澜壮阔的并购案例时,人们似乎总能感受到谭旭光当年气定神闲地落下棋子时那眼眸中的深邃。
对于当年的三宗并购案,谭旭光曾做过这样的总结:通过并购法国博杜安公司,潍柴积累了经营国际企业的宝贵经验;通过重组意大利法拉帝集团,潍柴实现了结构调整的重大突破;通过并购凯傲林德液压,潍柴掌控了全球液压控制系统的核心技术资源。
据悉,2008年在投标博杜安的最后时刻,管理团队的意见并不是很统一,谭旭光当时提了两条:一是通过并购博杜安,潍柴可以用最少的钱去试一试国际化企业的经营方法和过程;二是潍柴可以直接进入15升发动机领域。尽管当时博杜安的技术已经不是最先进的,但在此基础上研发新产品,必将缩短潍柴的技术研发周期。事实证明,并购法国博杜安,潍柴看似只走出了一小步,实际上在国际化经营方面却迈出了一大步。潍柴通过资本的手段,不但提升了企业的综合实力,也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
收购顶级豪华游轮企业法拉帝,是谭旭光的又一“惊世骇俗”之举。很多国际知名公司的CEO都搞不明白,潍柴是一个专业生产发动机的公司,为什么要进入游艇产业?谭旭光的解释是,潍柴红红火火的发动机业务完全和投资拉动相关,受宏观经济影响和制约的风险较大。而奢侈品的消费与经济周期的关联度不大,买游艇的人都是拥有上亿乃至上百亿的有钱人,他们的消费不会因经济波动而减少。从业务结构来讲,重型卡车、发动机、推土机等受经济波动周期的影响最大,而游艇等高端消费品处于冲击波末端。通过并购法拉帝,潍柴对经济波动的敏感度将越来越低。当然,并购法拉帝,也使潍柴一并掌控了世界顶级的游艇品牌和最先进的技术。
惊动默克尔的潍柴与凯傲合作案,在谭旭光的国际化布局中同样举足轻重。目前,全球液压系统一直被德国博世力士乐、美国伊顿、日本川崎等公司垄断,凯傲旗下的林德液压在技术方面完全不逊于这些公司。谭旭光自信地表示,核心技术的掌握意味着更多的机会与市场。液压系统与传动系统相关联,当潍柴的产业链向下游延展、液压系统作为一个核心零部件全力助益产业链发展时,将会为企业赢得绝对的竞争优势。潍柴战略重组林德液压,未来将会促使全球液压控制系统发展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三宗并购案的实施过程,均称得上是出奇制胜,这同谭旭光不落俗套的个性一脉相承。通过这三宗并购,过去很多国家不知道潍柴,现在几乎全球人都知道了,潍柴在国际化之路上走得有滋有味。
全球视野提升品牌
国际化发展令潍柴越来越受到世界瞩目,品牌价值日渐提升,这似乎再次触动谭旭光那触类旁通的商业神经。新年伊始,常常凭借果敢打造企业帝国的谭旭光,出其不意地又有了新思路。他告诉记者,企业参与全球竞争,最终要靠品牌的打造来实现。当外界的目光关注于潍柴在欧洲的资本之舞时,潍柴内部正进行着静悄悄的革命。因为潍柴人深知,国际化的资本运作只是企业发展的过程和方法,企业发展的终极目的还是为了全球化的品牌升级。
如此看来,无论是豪华游艇的“高调”下水,还是“联姻”炙手可热的法拉利F1车队,无不彰显着潍柴大张旗鼓开展品牌推广的战略意图。据悉,潍柴动力成为中国第一家能够与赛车“对口”的赞助商后,谭旭光曾这样谈及自己倾情赞助法拉利的动因:潍柴动力和法拉利汽车公司同是追求技术创新、卓越品质的企业,正是这样的共同理念促成了这次合作。通过一系列海外并购与重组,潍柴动力已经成为一家业务遍及全球的国际级企业,在法国、意大利、德国、新加坡、印度等国家都有企业和子公司。此次与法拉利的合作,是潍柴实施品牌国际化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希望通过这次合作,潍柴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持续提高品牌认知度。另外在品牌好感和理解度方面,潍柴也将开始朝感性诉求的方向迈进一步,使外界更加清晰的认识潍柴,真正打造一个全球知名的装备制造品牌。
业内人士感慨,潍柴在品牌推广上的“高调”,正映衬了其决策层的冷静。在相继完成了几宗海外重大投资后,为确保投资质量,潍柴的确需要一个沉淀期,来完成企业软实力的升级和提升。包括品牌推广、文化建设等在内的品牌建设在此时被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
凭心而论,跨国并购、战略重组是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捷径。但这条捷径,充满着坎坷与荆棘。太多的企业,面对1+1>2的梦想曾经前赴后继,但最终却没能心想事成。时下,通过战略重组,潍柴成功嫁接了国际品牌与中国制造,但中国企业能不能整合好重组来的顶级品牌,则是个巨大的挑战。对此,品牌建设统领下的文化整合等,对企业未来的管理运营方式、后续发展战略影响深远。毫不夸张地讲,未来品牌建设的优劣,会直接作用于潍柴的后收购整合之路。
沉淀中强化品牌建设,这种做派摒弃了急功近利,体现的是科学而高端的国际化运作思路。人们相信,未来,在冲刺、沉淀、再冲刺的良性循环中,潍柴肯定会不断给世人带来惊喜。
国际人才给力潍柴
一动一静、一张一弛,国际化之路上,潍柴走过的每一步都拿捏得如此精准到位、都执行得如此迅速有效。潍柴决策层高屋建瓴的视野以及执行团队高效的执行力,都令人钦羡不已。谭旭光表示,一流的人才造就一流的企业。潍柴走向世界的进程中,积极打造与国际化战略相匹配的人才结构,极大助力了潍柴的发展。
据悉,在2005年之前,潍柴注重的是花钱买设备,此举使企业的装备水平逐步与国际接轨。2005年以后,潍柴人逐步认识到,一流的设备还需要一流的人才来操作,一流的企业更需要一流的人才来管理。于是,他们下大力气,面向全球顶级公司、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跨地区、跨领域、多层次地引进了大量人才。据统计,目前仅在发动机板块,潍柴集团就拥有高层次人才50多人,其中外籍高层次人才14人,国内高层次人才10人;博士2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11人、国家级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4人。
目前,不拘一格“引”人才的思路,在潍柴上下已达成了共识,至于如何用好这些人才,潍柴的经验是:敢于引进,敢于重用。对于引进的人才,潍柴为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让其充分施展聪明才智。目前,潍柴的战略总监、法务总监、技术总监、信息化总监、人力资源总监以及电控研究所,新能源技术中心、动力总成研究中心等重要职位,全部由近两年引进的海内外高端人才担任负责人。对于技术人才,潍柴推行项目负责制,让他们独立主持承担研发项目,实现在压力中快速成长。
罗纳德·朗·莫尔,美国籍企业管理专家,康明斯公司原总经理。退休后,2010年被聘任为潍柴重机发电设备公司总经理。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潍柴发电设备公司各项运营指标大幅提升,公司产销量、产值等多项指标均创下历史之最。
博士张展腾是美籍发动机专家,2007年来到潍柴后,担任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电控首席技术专家。他亲任发动机电控单元控制策略专项研究项目负责人,使潍柴发动机在不使用外来电控单元的条件下,自主完成并实现了高压共轨喷油系统的驱动与控制。
人才工程的落地,带来的是潍柴高速发展的辉煌业绩。以2010年为例,潍柴集团全年实现营业收入911亿元,同比增长74%;发动机板块实现营业收入522亿元,提前两年完成500亿元目标;各类发动机产销77万台,继续保持全球高速大功率动力第一提供商地位。
谭旭光表示,随着潍柴“十二五”战略的实施,集团公司将努力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积极利用海外高端人才资源,全面推进人才高地的规划和建设,建立起具有国际理念、战略匹配、市场优化的人才管理体系,并以高科技项目为纽带,汇聚精英,为海内外有志之士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让潍柴成为装备制造业的国际人才高地。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时下,经营好全球化企业的课题责无旁贷地摆在了潍柴人面前,目前的潍柴,各部门努力在理念、管理、技术、市场、人才和语言等各方面,加速实现与国际的接轨。员工摩拳擦掌之际,谭旭光的思维也一直在飞速运转。
谈到加速全球营销和本土化经营的话题,谭旭光告诉记者,未来企业将尽快由一般贸易这一初级阶段向全球营销的方向转型,逐步实现网络体系化、品牌国际化、制造本土化、人才当地化、研发全球化。全球营销会进一步深化;市场要以非洲、东南亚、东欧等为突破口,通过技术输出、项目合作、海外建厂等方式,加快制造本土化。至于如何做好海外企业的投资和整合,他表示,潍柴将继续投资和整合全球优势产业和技术资源,不断扩展集团产业链,提升竞争优势。全面推进法拉帝游艇、林德液压、凯傲叉车的整合和发展,加速其在中国市场的落地。此外,还要借助海外企业平台,推动国内各业务板块进一步提高产品标准,加快走出国门,力争到“十二五”末,集团海外业务收入能达到总收入的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