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物探船自主研发”验收
2013-04-23 16:34 | 中国船舶报 船舶设计
日前,由上海船厂船舶有限公司牵头,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八研究所、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及武汉理工大学共同参与的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高性能物探船自主研发”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验收。该项目突破了物探船的设计、建造核心技术,填补了12缆物探船国内自主设计的空白,并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6缆物探船,一举打破了国外垄断。
该项目通过对新型高性能物探船总体设计技术、关键制造技术、专用设备安装调试技术等的研究,在国内首次完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型物探船的基本设计方案优化,并自主完成详细设计。2011年5月20日,项目依托工程12缆物探船“海洋石油720”号在上船公司交付。据悉,投产后的12 缆物探船的常规三维地震年采集能力达到5000平方公里,年经济产值达3.5亿元左右,可大大降低采集费用,有效缓解南海深水区油气勘探地震资料不足的矛盾。
在12缆物探船建造过程中,项目人员通过实施精度控制,尤其是对艉部轴系分段的精度控制,使该船分段精度得到显著提升,分段合拢周期大大缩短,分段无余量合拢率达到95%。同时,在建造工艺设计流程中,项目人员通过大量运用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使计算机三维设计的占比达到95%,综合平衡则实现100%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中国科学院上海科技查新咨询中心分析认为,这艘12缆物探船的建造关键技术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据项目人员介绍,依托建造工程进行高性能物探船自主研发,将为我国开展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物探船设计奠定基础,提高我国在此类高附加值船舶上的设计水平。
该项目还取得了多项创新性的技术成果。针对大型物探船的作业特点,项目人员首次采用了变频技术和可调螺距桨技术,有效降低船舶振动噪音和燃油消耗;实现了测量数据接口之间的转换,建立了基于全站仪和3D设计系统的三维测量方法,实现了分段的模拟搭载;建立了基于理论计算和经验积累的补偿量施放机制,合理施放精度补偿量,严格控制变形,提高了分段制造精度和搭载效率。此外,其还突破了物探系统布置技术、物探船水动力性能与船型优化技术等难关,获得1项软件著作权专利和2项实用新型专利。
据悉,在项目研究的基础上,上船公司已经承接了一艘新的多缆物探船订单,同时,作为项目后续计划,他们还将对物探船相关设备的国产化进行深入研究,并在下一艘多缆物探船上进行实践,以进一步提高此类船舶的国产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