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船业怪圈:拆得越多亏得越多
2013-06-18 07:29 | 企业观察报 船市观察
“我们已经两个月没有采购旧船了。”林育泉的话,凸显了拆船业当前的困难境况。
林育泉是广东省江门市银湖拆船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助理,他告诉记者,江门作为全国拆船业的集中地,该地区的拆船企业境况都不如意。
很长一段时间业绩低迷的航运业仍然没有走出寒冬,波罗的海干散货综合指数(BDI)一度跌至历史最低点。于是,船东们不得不淘汰运力,从2012年到目前为止,拆船市场明显活跃。 然而,由于国内废钢价格持续低迷,拖累拆船业陷入恶性循环。
林育泉对《企业观察报》记者说,拆船企业主要靠卖拆解下的废钢赚钱,而目前每吨废船的拆解成本比废钢回收价格高出几百元,不亏损才怪。
终于,造船、航运、拆船、废钢,这四个环环相扣的行业集体拉响了警报。
赔本的买卖谁来做
目前,国内拆船数量一直保持在高位。中国拆船协会数据显示,2012年国内拆解废钢船数量稳步增长,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8.8%,成交数量仅次于金融危机后的2009年,贸易额约60亿元人民币。全年成交并拆解国内报废船舶(未含长江流域小型报废船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15倍。
大批旧船涌入拆船厂,拆船企业并不“兴奋”。林育泉告诉记者,拆解一吨废船的成本在3000元左右,可废钢价格一直走低,这对于70%的收入来自废钢回收的拆船企业来说,是一笔赔本的买卖。
兰格钢铁网研究员张琳告诉《企业观察报》记者,由于我国整个钢铁行业不景气,废钢价格也不乐观,去年一度跌至最低价格2200元每吨,一直没有好转,“现在价格大概是2400元每吨,废钢行情还将整体缓慢下挫,上涨动力不足。”
越来越多的拆船企业面临拆解物资积压、亏损的情况。据中国拆船协会统计,国内会员拆船企业2012年第二、三季度库存拆解废船物资有60万吨,资金占用巨大(约18亿元人民币),绝大部分企业亏损严重,多至上亿元。
针对目前的行情,林育泉坦承,企业的拆解量越大,赔的肯定越多,目前银湖拆船厂还停留着几万吨的拆解物资,“由于价格太低,我们不愿意卖。”
成本高负税多
早在去年6月份,就已有人预感到了拆船业的困境。彼时,航运业的不景气催旺了拆船市场,但是行业不景气的危机也已降临。
如果说钢价倒挂是外界施予拆船业的压力,那么国内严格执行的“绿色拆船”标准,使得拆船企业成本高企。
中国拆船协会秘书长吴军告诉《企业观察报》记者,印度、孟加拉国等拆船大国大都采用冲滩、人工拆解方式,工艺简陋,几乎没有船坞和环保等方面的投入,拆解成本低。而我国推行“绿色拆船”标准,企业在环保成本上投入很多,拆解成本自然高出很多。
面对并行的压力,林育泉告诉记者,作为企业,除了等待,确实没有什么好的自救办法了。“今年的行业形势更加难料。”林育泉说,从企业自身来讲,需要政府层面给予政策支持,比如在税收方面的扶持。
同时,高税负也制约着拆船行业的发展。据了解,目前拆船企业采买进口废船时,关税为3%,再加上增值税,整个进口环节的税率合计达到20.51%,虽然这些税负可以退税和抵扣,但增加了财务费用。此外,拆船企业还面临着购买废船不能获取增值税发票,无法抵扣进项税等问题。
吴军表示,协会也在此方面一直努力,与相关部门不断协商,期望就税负问题对企业进行扶持,同时也希望国家相关部门利用多种调节手段,鼓励大型钢厂加大对拆船企业废钢的采买力度,支持低耗能产业。
废钢利用率低
更加值得我国拆船行业注意的是,因为得到国家有关政策的支持,印度国内的钢铁企业就能消化几乎全部从旧船上拆解下来的废钢,甚至拆解下的其他物资也大都能被再次利用,因此该国拆船业在国际拆船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明显。
“我们也明显感觉到,印度那边的市场比我们好很多。”林育泉说。
兰格钢铁网研究员张琳对记者说,在欧美等国,由于发展较早,每年报废的汽车、建筑等废旧钢材数量巨大,使得这些国家的钢铁企业也随之转型,以电炉炼钢为主,因为电炉炼钢的原材料主要就是废旧钢铁。
“在我国,虽然目前仍旧以高炉炼钢为主,主要原材料还是铁矿石,但随着社会废钢量的逐渐增加,废钢报废周期的日益临近,未来钢铁企业肯定会向更加环保经济的电炉炼钢转型,废钢使用量会加大,这对拆船企业是一个利好消息。”张琳说。
张琳强调,想要大面积推广电炉、提高废钢利用率并不太现实,因为在企业层面来看,采用废钢进行生产,性价比并不高,企业自主意愿不强。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我国目前多数废钢企业规模不大,这类企业在废钢市场上没有较强的话语权,而拆船的废钢都是大量物资,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的废钢企业很难主导市场,废钢市场也亟须发展。
期待政策扶持
拆船业集体亏损,造船业也仍未走出低谷。
根据中国船舶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3 年1-2 月份除了新承接订单同比小幅增长以外,造船完工量以及船舶出口数据加速下滑,显示行业下行趋势仍未停止。
不过,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国际航运研究室副主任张永锋告诉《企业观察报》记者,今年下半年航运市场上将迎来一批新船舶的交接。“这一批船仍是2010年之前航运企业定制的,航运市场运力仍会加剧,包括马士基在内的航运企业已经在一些航线进行了调整,就是应对下半年运力加剧的情况。”张永锋说。
他同时也强调,尽管今年我国拆船行业、航运业不会出现明显好转,但在造船市场上又增加了一批新船订单,一方面原因是航运企业在调整运力结构,另一方面,现在新船价格低,购进新船后船舶资产可能会增值。这些因素可能是使全产业链更加活跃。
如同造船业、航运业一样,拆船业也希望政府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支持行业渡过难关,尤其集中在税收方面。不过中国船舶工业经济研究中心的相关专家却表示,政府倘若出台相关政策,切忌“一刀切”,一定要把造船业、航运业和拆船业联系起来,不可孤立地解决单一行业的问题。
并行的压力压迫着拆船企业们,几时好转的确不好说,苦日子可能还要过很久。拆船企业唯一能做的,即是与这个产业链条上的每一个参与者默默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