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造船业迎来春消息
2013-08-05 07:54 | 新华日报 国内造船
昨日,国务院《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3-2015年)》公布。《方案》被认为是新一届政府针对当前形势,以调结构、促改革推进稳增长的“重大举措”。当下船舶行业正处于“严冬”,《方案》给造船业透出了强烈的春天的信息,对于全国造船第一大省的江苏而言,《方案》无疑是雪中送炭。
抓住良机,
建成世界级造船和海工基地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国船舶工业经历近10年快速发展后步入调整发展的“困难期”新船订单不足,成交价格走低,产能过剩矛盾加剧。
今年上半年,我省造船完工量、手持订单量占世界市场份额的11.3%、16.3%,占全国份额的32.2%、36.8%,但这两个数据同比分别下降32.9%、17.5%。“骨干企业基本上是微利接单,成本控制稍有闪失即亏本。”省经信委民爆船舶处处长张志强指出,“如不及时补充新订单,两年后全省将无船可造。”令人稍感欣慰的是新接订单同比有所增长,但因为去年的基数较低,整个行业仍然比较艰难。
“造船业既受经济周期影响,也有自身结构性问题,要辩证看待得失。”省经信委副主任、省国防科工办主任秦雁认为,短短10年,江苏船舶业实现了由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由“自我封闭”到国际性产业的飞跃,“一个产业占到全球10%、全国13的份额,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2006年,国务院批准《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06-2015年)》,首次明确建设环渤海湾、长江口、珠江口地区等三大基地;2008年国家制定《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09-2011年)》,长江口是发展重点;此次出台的方案提出,要建成环渤海湾、长江口、珠江口三大世界级造船和海洋工程装备基地。”秦雁指出,三个文件一脉相承,但此次定位更高,瞄准世界级基地和海工装备产业。
从全国造船看,环渤海湾的大连,珠江口的广州,长江口的上海和江苏的扬州、南通、泰州等都是船舶工业重镇。“大连、广州、上海以国有船厂为主,江苏以民营船厂为主,体制机制更灵活。”中国船级社江苏分社总经理范强表示,国家对江苏造船业提档升级寄予厚望,我们要下力气提高“江苏份额”的含金量。
过剩产能,是包袱也是资源
船舶产业如何走出困境?方案开出七条“药方”,除了再次强调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等外,重点要求化解过剩产能。
“在国家出台全国性的过剩产能化解方案前,专门‘诊断’船舶产业,可见其过剩严重。”省经信委综合处处长李锋坦言,全球一片“寒冬”,江苏很难独善其身。据省有关部门调研,全省现有造船产能一半闲置,波及到钢铁、机电、轻工等数十个上游行业。除总量“硬过剩”,还存在结构性过剩:先进制造能力不足,高端船舶订单比重偏低;低端产能过剩严重,占据大量资金、土地、岸线等稀缺资源。
《方案》的第三条提出,要严控新增产能,整合优势产能,淘汰落后产能。今后,地方政府不得新批造船、修船和海工装备基础设施项目。在满足总量调控、布局规划、兼并重组等要求的条件下,推动整合提升大型基础设施能力。
“现在哪家企业还愿新上项目?化解过剩产能的重点应关注存量调整。”秦雁表示,要发挥市场力量优胜劣汰,整合一批大型造船、修船及海工装备基础设施资源,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船舶企业集团。推动中小船厂转型转产,发展中间产品制造、修船、拆船等业务,开拓非船产品市场。南通太平洋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准备向海工装备转型,但苦于缺乏船台、船坞等基础设施,经政府牵线,租借了周边船厂的船坞。“一个配套完善的船坞需4—5亿元,租借既能快速切入市场,还盘活了存量资源。”公司首席运营官颜正云坦言。
记者了解到,我省正在制定的船舶产业调整方案提出,力争到2015年全省打造5家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的船舶和海工装备总包企业,1—2家进入世界前10强;优化南通、泰州、扬州产业布局,力争3市船舶产业集聚度超过90%。
专家提醒,越是转型期越要强化企业内部成本和风险控制,《方案》第七条就专门强调。尚德和熔盛重工虽分属光伏和造船行业,但常放在一起剖析。“两家企业的困境既有市场因素,更有内部管控缺陷。”南通一家船厂负责人坦言,熔盛重工近几年发展很快但负债率高,引进“高手”但内耗严重、技术跟不上,新船交付一般延期半年以上,“预期的利润常被损耗掉”。
深挖市场,
不是抢“蛋糕”而是做“新蛋糕”
《方案》第四、五条侧重于解决船舶市场的需求问题。“船企应利用这次调整时机,抓紧时间做好下一代造船技术储备,力争成为行业的领跑者、领军人。”江苏扬子江船业董事长任元林表示。
任元林认为,在当前产能过剩的背景下,挖掘需求并非从别人嘴里抢“蛋糕”,而是用更适合未来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创造需求,做大新“蛋糕”。通过升级现有船型,扬子江开发的1万标箱集装箱船与韩国同类型船相比,装载量提高近10%,但油耗和排放下降20%,赢得船东青睐,单船利润高于韩国船企。
值得注意的是,在民用船舶领域,液化天然气船等特种船市场尚处起步阶段,潜力很大。而豪华邮轮、游艇领域,中国船企尚未涉足,一旦突破将是重要增长点。当然,仅靠疲软的航运市场贡献需求不足以让船厂吃饱,方案出台了一些特别举措。比如,提出加快淘汰更新老旧远洋、沿海运输船舶,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发展满足国际新规范、新公约、新标准的节能安全环保船舶。原有的一些优惠措施将延续至2015年12月31日。
《方案》还透露一个新信号我国将增加海上行政执法船舶数量,加快开发建造一批资源勘察、环境监测、科学考察等海洋综合开发船舶和大型救助、打捞船舶等应急保障船舶。“这些船的吨位比散货轮、集装箱船小,内部配置要求较高,按现有技术能胜任建造任务,这个新兴市场值得关注。”南通明德重工董事长季风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