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举办2013海工发展论坛

2013-08-06 16:13 | 中国船舶报 展会信息


“我国海洋工程装备领域的科研工作,要着眼提升市场竞争力,应对技术、环境的新挑战,确定突破方向,建立指导性理论。”近日,由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主办、江苏省造船工程学会协办的2013海洋工程装备发展论坛在南通举行,与会专家达成了上述共识。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理事长黄平涛发表了主题演讲。他指出,近几年来,在全球船舶市场持续低迷之时,海洋工程装备建造市场却保持着高度繁荣的态势,海工领域已经成为世界造船业的重要订单来源,并且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海工装备都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不过,制约我国海工装备产业发展的问题依然存在。”黄平涛认为,核心技术严重依赖国外是其中的关键问题,突出表现在工程总承包能力不足、设计研发能力薄弱、关键配套能力欠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创新体系尚未建立;工程化、产业化不成熟,阻碍了海工产业的扩张,从而造成市场份额和经济规模偏小,海工企业的利润水平较低。同时,低水平重复扩张严重、产业集中度太低也是当前尤为需要注意的问题。对此,他提出了如下对策建议:一是要加强型号关键技术研发,形成中国品牌,提升我国在国际海工市场的份额;二是要加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提高其国际竞争力;三是要推进水下系统设计工程化、制造产业化;四是支持在南海维权中所需装备的研发与制造;五是要注重建立产业联盟,实现科研与产业的有机结合,培养我国新型海工装备设计建造技术人才。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国家重大项目首席专家陈映秋在论坛上介绍了我国海洋工程科研发展方向。他指出,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在“十二五”期间正实现四个重点转移,即由单一装备向系统研究转移,由船型研究向海工、配套、基础技术研究转移,由跟踪研发向前瞻研究转移,由外向经济向内需经济转移,在科研立项中采用了长期科技滚动发展的新思路,围绕节能环保、高技术研发、海工装备三大方向,以及国家发展战略、国际市场需求、产业转型升级三个方面确立顶层设计思路,将在一些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他还介绍了包括深水浮式基地、水下生产系统、数字化实验水池顶层设计等项目在内的我国海工科研重点项目的实施情况。

本次论坛作为今年中国航海日主会场的配套活动,受到国内海洋工程界的广泛关注,吸引了有关学会成员单位和企业的众多代表前来参加,部分与会企业代表还交流了自身在发展海工装备产业方面的经验。

END

关键词: 海工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