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船企加快"小并大小走专低走高"

2013-08-06 16:50 | 扬州网 国内造船


今天扬州网记者获悉,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造船业逐渐陷入发展困境。尤其是去年以来,国际航运市场持续低迷,令整个造船业陷入“冰河纪”。受其影响,扬州船舶制造业进入史上最艰难发展期。

近日,国务院印发《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3—2015年)》,为刺激国内造船业复苏,《方案》明确了今后3年船舶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七项主要任务,给扬州沿江造船业带来“曙光”。

信号 船市复苏前的曙光初现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球航运、造船市场持续低迷,扬州船舶工业在经历了近10年的快速发展后步入调整发展的“困难期”,新增造船订单严重不足,新船成交价不断走低,产能过剩矛盾加剧。

市发改委提供的一份资料表明:去年,全市沿江船舶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643.8亿元,同比减少6.4%。今年一季度,全市沿江船舶产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5.8亿元,同比减少8.2%。

“《方案》的出台,有救市的含义。”市经信委有关人士说。船舶产业是沿江的重要基地型产业,支持船舶产业发展,对提升我市装备制造水平、带动外贸出口有重要意义。该人士说,让丧失生存能力的船厂腾让岸线腹地,整合岸线资源,拓展发展空间,现在是最好的良机。

机遇 倒逼转型升级的政策力量

《方案》提出“着力改善产品结构、提升技术结构、优化组织结构、调整布局结构,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船舶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大洋造船公司有关人士认为,《方案》不仅对破解当前船舶工业发展困境有很强的针对性,更为行业的长远发展释放了充足的政策红利。

据发改委有关人士分析,当前扬州船舶工业产业链关键环节缺失,船舶配套业发展滞后,部分产品还需从国外进口,产业链亟待补缺加长增粗。此外,由于整体创新能力不强,缺少专业的船舶研发机构,许多关键技术没有取得突破。

“《方案》就像转型升级的指挥棒。”仪征船舶办的同志说,扬州沿江分布了数十家船企,除了十多家大规模企业以外,大多是些规模小、基础设施简陋、技术能力弱的船舶修造企业。“不逼着小企业转型,沿江船舶工业竞争力就无从谈起。”

方向 “小并大”“小走专”“低走高”

记者注意到,《方案》提出的七项主要任务主要集中在“关键技术攻关”、提高“关键配套设备和材料制造水平”、调整优化生产力布局、加快高端产品发展等主要方面。

市发改委的王峰认为,今后要适时通过政府的“有形之手”促进中小造船企业向“专、精、特”方向发展,在优势领域形成特色和品牌。而对船舶工业新增50亿元以上企业、新引进和实施1亿美元或10亿元人民币以上重大投资项目、新增上市企业、海工装备重大投资项目等给予重点扶持奖励及相关规费减免。  

合并重组,势在必行。许多业内人士同样坚持“小并大”原则,鼓励和引导一些规模小、基础设施简陋、技术能力弱的船舶修造企业转移投资方向,积极加入发展船舶配套业的行列。此外,要通过联合经营等多种途径,提高同产品多船型辐射率,实现优势配套产品的系列化、规模化、高端化,发展海洋平台模块和各类海洋工程机械设备的制造,支持动力及推进设备等关键船用设备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拉长增粗沿江船舶产业链。

END

关键词: 扬州船企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