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工装备企业“低价换订单”恐难持续
2013-08-23 17:03 | 新华社 海工市场
上海今年以来,我国海工装备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表现抢眼,上半年钻井平台的订单数量已占全球市场份额的一半以上。
不过,在日前召开的第四届中国国际海洋工程装备论坛上,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我国海工装备产品仍处于市场中低端,为了争取市场份额,一些企业不惜牺牲利润压低订单价格,而这并不利于其可持续发展。未来国内海工装备企业仍需在技术和质量上苦下内功,跻身市场上游。
订单增长背后隐忧仍存
今年以来,国内海工装备制造(一般指海上钻井平台、生产平台、海洋工程船及配套设备等)企业表现抢眼。中集来福士、中远船务、大连重工等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屡获重要合同。
据中船协22日公布的统计数据,2013年上半年,在全球海工装备总额为330亿美元的订单中,中国企业新签订订单额达80亿美元,仅次于韩国企业的140亿美元,超过了新加坡企业的45亿美元。
以钻井平台为例,今年上半年我国共承接各类海工钻井平台订单24座(艘),合同金额近55亿美元,数量和金额分别占国际市场份额约为54.2%和41.2%。
这一数字相对于2012年有了极大增长。2012年全年中国承接的各类海工订单(海工辅助船除外)为30座(艘),其中钻井平台(船)13座,价值不过80亿美元,仅占全球的13.3%。
不过,订单数量和金额增长背后,订单的结构和单价却难以让人满意。中国船舶工业协会秘书长王锦连指出,我国海工装备企业目前产品单一,基本以浅水自升式钻井平台为主,深水浮动平台、生产平台份额较少。
中船工业经研中心的统计显示,上半年自升式钻井平台的订单占我国企业全部订单数量的62%。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深水装备市场仍然被韩国牢牢掌控,深水的浮式生产装备占据其订单的40%。
就市场行情来看,技术含量不同的海工装备造价差别巨大。据了解,目前自升式钻井平台的造价一般为2亿美元,钻井船合同价格为6.2亿美元,半潜式钻井平台价格为6亿—7亿美元。而韩国三星重工目前正在为荷兰皇家壳牌有限公司打造的巨型海上浮动天然气处理设施,有分析师估计其造价将高达100亿至120亿美元。
“总体而言,企业仍位于全球产业中下端。”王锦连说。不仅如此,业内人士指出,为了争取市场,国内海工装备企业往往压低订单价格,不惜以牺牲利润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