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造船业遭遇融资暗礁困扰
2013-09-10 08:35 | 湖北日报 国内造船
图为位于鄂州市燕矶镇的湖北江燕造船有限公司大门紧闭,未完工的船体弃置在船台上,锈迹斑斑。
受全球造船市场持续低迷影响,我国去年开始出现造船企业破产倒闭潮,民营船厂首当其冲。
造船企业到底遭到了怎样的冲击?近日,记者探访省内几家造船厂发现,造船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融资难”影响更甚于“订单荒”,往往成为压垮船厂的“最后一根稻草”。
“江燕”缘何折翅
8日,记者来到位于鄂州市燕矶镇的湖北江燕造船有限公司。偌大的厂区内,空无一人。船台上,4条未完工的船体,锈迹斑斑。
镇上居民说,自从今年初法院查封了船厂的一条船后,这里就一直停工,船厂老板已失踪多时。
江燕公司曾是鄂州市造船龙头企业,拥有二级一类造船资质。2007年至2008年,该公司投资1亿元,进行了两期扩建。当时,该公司不仅接下了出口荷兰11条船的订单,还接了价值2亿多元的国内订单。
“江燕”展翅腾飞,备受关注。作为鄂州市船舶制造产业基地的重点企业,江燕公司被写进鄂州市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一时风光无限。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大量订单带来的流动资金压力,压折了“江燕”的翅膀,使之陷入两难境地。
2012年,造船业行情下滑,江燕公司为希腊建造的两艘6250吨化学品油船遭船东弃船。两艘船价值高达1.52亿元,被弃后,江燕公司资金链顿时绷紧,成为停产的直接原因。到停产前,江燕公司已拖欠外债1.5亿元。
融资难困扰船厂
因资金链断裂而倒闭的造船企业,远不止江燕一家。
“据我所知,全国倒闭的船厂已有上千家,其中很多是由于资金链断裂。”武穴市建达船舶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朱志辉说。该公司与新加坡企业合资,手上有溢油回收船、油轮、三用工作船等20多笔国内外订单,此外,待签合同总价值还有3亿元。
“有订单,但是没钱做。”公司常务副总何其晏说,目前公司生产负荷仅50%,合同工和管理层已有5个月没发工资了,“如果有资金,公司生产状况、盈利状况不会是这样。”
何其晏介绍,造船行业的行规,是船东分阶段向造船厂支付船款。但在航运业不景气的情况下,船东向船厂转嫁资金压力,首付定金比例越来越低。极端情况下,船东仅付全款的2%,剩下98%的资金要船厂自己融资,甚至交船后,还有拖欠船款的。
融资难,到底难在哪里?何其晏估算,建达公司这样的企业,融资成本至少10%,是国企的2倍。不仅成本高,限制条款也特别多,造船又属于轻资产行业,没有多少可抵押的资产。更严重的是,很多银行或担保机构认为行业整体不景气,不分青红皂白将民营船厂打进“黑名单”,船厂贷款无门。
“目前,我们只能将有限资金集中在即将完成的订单上,再用回笼资金去完成其他订单,以维持企业运作。”何其晏说,众多船厂只能借此勉力维持。
先求生存再图发展
“经济周期处于低谷,在目前情况下,造船企业首先要放低目标,在保障生存的前提下,再考虑有一定的利润。”中国外运长航集团首席经济师李嘉华说,在内部成本管控上挖潜,船厂还要狠下功夫。
李嘉华建议,船厂可考虑业务转型,如转向船舶维修、拆船、提供大型钢结构以及大型机电设备等,这样可带来现金流,撑过艰难时期。
但是,船舶行业要想走出困境,政策、金融支持必不可少。8月初,国务院印发了《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3-2015年)》,为船舶工业闯过难关亮起“航标灯”。《方案》提出了多项金融支持措施,譬如,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船舶融资租赁试点。
船舶融资租赁是新生事物,但在我省已有成功案例。7月30日,湖北华海船舶重工有限公司利用融资租赁方式,成功下水一艘44600吨的绿色节能型散货船,并得到了12条同型船的意向订单。
“对国家推出的金融支持政策,我们非常期待,但不知何时能落到实处?”何其晏表示,新政策在倒逼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企业优化重组,“通过这轮洗牌,湖北造船企业要淘汰‘小舢板’,多造‘大海轮’,增强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不能一遇风浪就翻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