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炳康:助推靖江造船业跨越腾飞
2013-10-30 17:09 | 靖江日报 船界人物
作为新世纪造船集团决策的参与者、企业管理的执行者、企业发展的建设者,朱炳康见证了新世纪造船集团快速崛起的奇迹。在37年的奋斗历程中,他心系造船、情系企业,助推新世纪登上民营造船第一宝座。
人物名片
朱炳康,1952年10月出生,大学文化,中共党员,现为江苏新世纪造船集团副董事长,曾任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监事会主席、新世纪造船公司副总经理、新时代造船公司建设常务副总指挥、新时代造船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等职。他先后被评为靖江市技术改造先进工作者、省优秀人民调解员、泰州市科技拥军先进个人、泰州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等。
同心协力 共创万吨船辉煌
1976年,告别了6年军旅生活的朱炳康,来到当时新世纪造船集团的前身——国营靖江造船厂工作。从来没有接触过造船的他,开始潜心钻研造船。
上世纪90年代初,全国地方船厂产能严重过剩,市场空间狭窄。靖江造船厂的主打产品小驳船在市场竞争中遭遇冷落,船厂持续亏损、濒临倒闭。1994年,袁凯飞临危受命,走上靖江造船厂党委书记兼厂长的岗位,朱炳康任公司的党委副书记。
“企业要生存和发展,我们不能再造大家都能造的小驳船,要造就造万吨级的远洋货轮,这样才能摆脱低层次恶性竞争。”在认真分析、研判形势的基础上,袁凯飞、朱炳康等班子成员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靖江造船厂要造大厂不愿造、小厂不能造的1~4万吨级轮船。
此言一出,立刻遭到行业内外的普遍质疑。在当时,全国仅有5家国有大型造船企业能造万吨轮,对于一个民营小船厂而言,想造万吨轮无异于痴人说梦,况且,靖江造船厂手中没有一艘万吨轮订单。
当时,以袁凯飞为首的领导班子顶住沉重的压力,带领靖江造船厂加快产品结构调整。他们昼夜兼程寻觅万吨轮市场,终于和香港的船东谈妥了承建两艘万吨散货船的合作事宜。1995年,靖江造船厂和香港恒和公司签订了1+1的12000吨散货船订单。
1997年7月18日,靖江造船厂第一艘万吨轮下水。这开启中国地方造船厂成功制造万吨轮先河。此举震动了全国造船行业,带动了江苏乃至全国造船企业实施万吨轮技改,引领了民营造船厂快速发展。
国际造船界开始关注靖江造船。靖江造船厂随后就接到了印尼一家船东的邀请,参与建造两艘1.75万吨油船投标,并一举中标。这笔订单给企业带来了可观的效益。从此,新世纪造船步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与此同时,企业的船型产品结构不断升级,实现了油船、散货轮、集装箱船三大主流船型系列化。如今,企业已造出32万吨VLCC大型油船,正向着化学品船、万箱级集装箱船等高端船型迈进。
潜心党建 春风化雨凝聚员工心
朱炳康曾在部队里担任过文书、班长、副排长及连队团支部书记等职务,进厂没多久,他就被安排至厂党总支办公室,从事宣传教育工作,并走上了企业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领导岗位,自此他便和企业党务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
作为党务工作者,朱炳康抓住了凝聚人心这根主线,“围绕生产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生产”。他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入手,及时调整党支部设置,合理调配所辖部门,配强配齐支委成员,为组织优势的充分发挥提供了有效保证。
为了统一全员思想,他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通过党、工、团等群团组织,开展形势宣传,组织员工座谈,并开展了“企业发展靠员工,员工发展靠企业”、“企业兴、家庭兴、员工兴”、“我为企业献一计”等大讨论活动,鼓励大家为企业发展献计,教育员工主动迎接挑战,不断完善自我,以百折不挠的精神投入到企业新的建设浪潮中,让企业焕发出更大的活力和更强的生机。
2001年,新世纪造船进行了改制,朱炳康带领大家一起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通过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积极谋求“围绕生产服务生产,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激发了党组织的内在活力,确保企业改制后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不变。
一系列举措凝聚起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为企业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钻研技改 助推新世纪造船快速崛起
2001年,朱炳康兼任企业副董事长,主管生产管理和技改。面对新的挑战,他积极探索,身体力行。
当时,正是企业产品结构从万吨级船舶向5~10吨级船舶迈进、产能规模进一步扩大的关键时期,朱炳康意识到这不仅是企业的发展机遇,更是他提升管理水平的机会。
2006年初,新世纪造船紧抓造船行情持续升温这一难得的机遇,果断决策投资建设新时代造船,迅速扩大产能,提升综合实力,实现规模发展。朱炳康被调任为新时代造船公司建设常务副总指挥。
为了圆满完成董事会的任务,朱炳康紧紧围绕建设现代造船基地的要求,科学有序地推进新时代公司工程建设。在长期从事技改工作的过程中,朱炳康根据企业实际,总结出一条“既节约资金,又切合需求,既节约工时,又不影响生产”的技改工作方针:“围绕产品、适度投入、逐步改造、稳步推进”,他严格按照企业船舶建造的流程来组织工程建设,缜密计划,督促建设。
在朱炳康的带领下,2007年6月,投资20多亿元、年产能300万载重吨的新时代造船仅用了一年半时间即建成投用,真正实现了新厂建设与船舶生产的同步。全面竣工交付之日,两艘11万吨级的船舶建成下水,大大提高了企业工效,缩短了投资的回收周期。
随着企业产品结构的不断调整,管理粗放、效能低下的传统造船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发展的需求。接手生产管理后,朱炳康研究学习现代造船模式理论知识,带领相关人员到上海沪东及日、韩先进造船企业学习,提出了“远学韩国三星、近学上海沪东”的口号,在企业内部开启了“推进转模、提速增效”的新征程。
在他的努力下,现代化总装造船的生产管理模式在新建成的新时代造船公司得到了有效运用,船舶建造效率显著提高,产品质量大大提升。这些都为新世纪造船集团发展成为中国最优秀的民营造船企业奠定了基础。
即使在目前低迷的市场环境下,朱炳康仍对企业的未来充满信心,他说,在袁凯飞董事长的带领下,新世纪造船不仅实现了一步步跨越,也经历了几次危机的挑战。目前,这一轮的危机后,企业又新接并生效订单25艘,意向订单22艘,在手订单排至2016年,他坚信新世纪造船一定能直面危机,继续前行。
靖江造船业发展大事记
1994年 靖江船务工程总公司首次建造的300英尺甲板驳顺利下水。
1996年 靖江造船厂被评为扭亏增盈先进企业,企业为上海海运集团建造的浦东号大型浮船坞一次下水成功。这是国内首次在干船坞中建造的最大的整体式浮船坞。
1997年 靖江造船厂举行为香港恒和船务公司承造的1.2万吨“虹春号”散装货轮下水庆典仪式。这是靖江造船厂承造的首艘万吨轮,也是我国地方船厂承造的首艘万吨轮。
1998年 靖江造船厂为赛浦路斯建造的4艘1.4万吨多用途船正式开工,这是该厂首次出击欧洲市场的一大杰作。
1999年 中国加入WTO后,中美间最大一笔造船合同落入靖江造船厂。靖江造船厂与美国克利伯航运公司建造6艘5.1万吨灵便型散货轮,每艘造价1.5亿元,是当年我省最大一笔造船合同。
2000年 靖江造船厂首艘自营出口的8000吨多用途船顺利交船。
2001年 靖江造船厂被省政府批准成立江苏新世纪造船股份有限公司。靖江造船厂建厂三十周年。
2003年 国家造船统计权威机构——中国船舶行业协会公布的全国造船前十名排行榜出炉,江苏新世纪股份公司榜上有名。这标志着靖江造船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2005年 东方造船公司开工建设亚洲起重能力最大的船舶,海洋钢结构生产线通过竣工验收。
2006年 江苏东方造船公司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2007年 落户靖江的江苏新扬子造船有限公司顺利投产。
2007年 新世纪造船产销过百亿,成为靖江造船业乃至全市企业中首个过百亿的企业。
2007年4月,新扬子造船通过新加坡注册的“壳”公司扬子江船业,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功发行11.42亿股,募集资金55亿元人民币,成为靖江首个上市企业。这激发了靖江企业境外上市的热情,目前,靖江造船板块已先后有东方重工、格菱动力、亚星锚链等企业上市。
2010年 靖江的造船完工量首次超过了造船大市辽宁省大连市,成为仅次于上海之后的全国第二大造船基地。
2012年 靖江船舶产业纳入国家船舶工业“十二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