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集来福士预计两年内扭亏
2013-11-04 08:38 | 经济观察报 船厂动态
在经历了连续多年的亏损后,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集集团”)旗下海工业务或将迎来转机。
10月下旬,中集集团旗下的海工业务平台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下称“中集来福士”)总裁于亚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中集来福士最快明年,最迟2015年能够实现扭亏。过去,由于无法按期交付订单,中集来福士不得不按照合同赔偿船东损失,这是导致中集来福士持续亏损的重要原因。“这种状况已经得到改善。9月底中集来福士给中海油服欧洲公司建造的一条名为‘兴旺号’半潜式钻井平台就按期完成大合拢,比前一条同类型的船节省了一半时间。”中集来福士市场部市场经理潘细录说。
“扭亏”目标
中集来福士是国内最大的半潜式钻井平台制造商,占据国内8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其母公司中集集团则是全球最大的集装箱制造企业。
9月底,中集来福士为中海油服挪威公司建造的第三艘半潜式钻井平台“兴旺号”成功按期实现了大合拢。
所谓大合拢,就是在建造钻井平台的时候,会先按照上船体和下船体两部分建造,然后再通过大吊将这上下船体两部分一次性组合在一起进行焊接。
此次“兴旺号”从开工到实现大合拢仅用了14个月时间,比前一个平台“进取号”缩短了12个月的时间。
中集来福士项目管理部助理总监邵永强称,根据项目推进和调试工作准备状况,兴旺号还将需要约12个月时间,预计于2014年第三季度实现交付。“国际上同类型的钻井平台从设计到交付的时间大概在35个月左右。此次兴旺号仅用了33个月,这意味着中集来福士已经能够做到按期交付。”于亚说。
目前,中集来福士已经交付了6艘半潜式钻井平台,但由于交期延误问题,导致该公司此前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2010年1月,中集集团成为中集来福士的控股股东;今年3月,中集集团实现对后者的100%股权收购,后者也成为中集集团的全资子公司。
这三年中,中集来福士均处于亏损状态。财报显示,2010年—2012年,中集集团的海工板块分别亏损11.09亿元、11.16亿元、5.27亿元。
导致中集来福士持续亏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无法保证按期交付。中集来福士项目管理部项目经理吴龙军称:“公司目前很难拿到一类船东的订单,主要原因就是他们担心不能按期交货”。
中集集团董事长麦伯良在2011年的一次内部会议上曾告诫中集来福士,订单的延期问题,或将断送中集海工难得的发展机遇。
“如今,由于看到了我们在‘兴旺号’上的表现,一些大客户已经开始敲中集来福士的门了。”于亚说,“中集来福士预计明后年能够实现扭亏为盈。”
“半潜”战略
尽管中集来福士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半潜式钻井平台制造商,但与韩国三星重工、现代重工,新加坡的吉宝、胜科海事相比,依旧有着行业发展的差距。
一般而言,海洋钻井平台大致分为“半潜式钻井平台”和“自升式钻井平台”。前者主要应用于中深水、超深水海域作业;后者主要在浅水海域作业。
相比而言,自升式钻井平台的技术比较成熟,国内外的竞争也比较激烈;而半潜式钻井平台的建造70%的订单主要集中在韩国和新加坡。
如今,中集来福士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目前,中集来福士已占据着全球半潜式钻井平台25%左右的市场份额。
业内人士称,相比半潜平台,自升平台由于技术含量相对较低,使得国内一批造船企业纷纷进入此行业,导致海工领域出现产能过剩。
但另一方面,国际原油价格持续在100美元/桶的高位运行,促使全球范围内的深海钻探业务兴起,相应的也对能够在深水,甚至超深水作业的平台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长。“高端产能依旧是稀缺资源。”中集来福士市场部经理潘细录说。
在这个趋势的带动下,中集来福士确定了走向深海的“半潜”战略——着力将半潜式钻井平台走批量化和标准化建造。
潘细录称,中集来福士未来的产品战略将继续按照半潜模式来打造,目标是成为半潜平台的首选供应商。
为此,中集来福士在今年年初时,不得不放弃一些自升式钻井平台的订单。今年上半年,中集来福士仅接收了2个自升式钻井平台新订单。“另外一个原因是,从全国范围内看,自升式平台订单多数为投机订单,即船东多数是金融租赁下单,目的是为了变卖。但一旦市场出现波动,未能变卖,就可能出现毁单的情况。”潘细录说。
“豪赌”海工
中集来福士的前身为烟台造船厂。1994年新加坡人章立人收购烟台造船厂,创立烟台莱佛士船厂。
由于曾经在海工领域浸淫多年,因而章立人收购来福士的初衷便是将莱佛士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
2000年左右,中集集团也开始关注海工领域。在中集集团看来,集装箱业务已成为全球第一,市场已经饱和,未来大幅增长有限。“公司必须找到新的增长点。后来经过甄选,于是将注意力放在了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领域。”于亚说。
当中集集团正在为发展海工做前期准备时,章立人则凭借着自身在行业里的影响力与人脉关系频获海工订单。这其中包括了从挪威船东Awilco定制两艘应用于北海作业的半潜式钻井平台。
Awilco于2008年8月被中海油收购,成为中海油服旗下一家子公司。在被中海油收购后,该公司于2010年决定再下一个半潜平台订单,这便是刚刚完成大合拢的COSL的第四条平台“兴旺号”。
凭借着章立人的人脉关系,来福士成功拿下了数个大单,但在2008年恰逢经济危机,来福士的运营开始陷入困境。
此时,中集集团借机在2008年底宣布入股烟台来福士,开始布局海洋工程领域。
之后,中集集团分次增持股份,并于2010年1月完成对中集来福士的控股;2011年中集集团将“莱佛士”更名为“来福士”,2013年3月完成100%控股。
在控股中集来福士之后,中集集团开始有目的的将集团的资源转向海工领域。中集集团董事长麦伯良曾表示,未来会让中集集团的资源有效的注入到海工,目标是做成世界第一。
但中集集团依旧面临着不少难题。
于亚称,中国高端海工装备制造必须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船东会拿着极其苛刻的条件,把订单尝试性交给制造企业;第二个阶段将订单交给制造企业,但同时会保留足够的风险成本;第三个阶段则是享受跟其他国际海工巨头一样的待遇,恢复到正常情况。“目前中集来福士才走到第二阶段刚开始,要走完这个阶段还需要三五年。”于亚说。
业内人士称,未来的三五年海工领域,尤其是深水、超深水钻井平台的需求或许会迎来井喷,这种需求来自,船东进入新的领海,需要打造适合目标海域海况的更高技术新平台。
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海工行业的规模已经连续三年超过600亿美元。预计未来5年全球在上游勘探开采的投入额将增长到6000亿美元。
此外,中国工信部于2012年3月发布《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15年,国内海工装备领域年销售收入将达到2000亿元以上,而到2020年,年销售收入将达到4000亿元以上。“另外一个增长点在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建造了大量的钻井平台,目前都已经到了退役的时间,这些老旧平台需要新平台去替代。”潘细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