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保险或在自贸区发展中占得先机

2013-11-15 16:52 | 中国保险报 船舶金融


尽管上海自贸区保险行业细则尚未出台,但航运保险将取得长足发展已成为业内共识。因为航运保险关系金融服务和航运服务两个行业,皆是自贸区扩大服务业开放政策中首推的行业。在上海打造“两个中心”及上海自贸区建设的双重利好政策下,航运保险有望成为保险行业参与上海自贸区建设中发展潜力最大、受益最广的领域,或在自贸区发展中占得先机。

自2009年国务院19号文批复上海规划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以来,上海就在航运、金融和贸易等相关方面的改革上动作频频。仅去年,上海在提升航运功能能级方面就有四项动作,分别是期货保税交割业务试点、启运港退税政策、融资租赁业务、保税船舶登记试点。从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来看,目前上海港已经是世界第一大港口。

与此同时,航运保险业务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呈现向上海地区的集中趋势。2009年,上海地区船舶保险业务规模仅有7.7亿元,2011年就增长到20.85亿元;2013年三季度末,上海地区船舶险保费收入达21.6亿元,占全国市场的46.8%,货运险保费收入11.15亿元,占全国市场的13.59%。上海航运保险专业经营机构快速聚集,人保财险、太平洋产险、平安产险、阳光产险、永安保险5家公司已在沪设立了航运保险中心,华泰财险等公司正在积极申请,其他各保险公司的上海分公司也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大力开拓航运保险业务。

尽管发展态势向好,但体制、机制形成的制约因素也日益明显。

近年来,全球航运市场逐渐向亚洲转移,中国的大宗商品需求是驱动货运市场东移的一个关键因素,但海运企业和海事机构向亚洲转移时,却没有选择上海,而是偏向新加坡。究其原因,与上海航运在法律环境、税收条件、政府服务等方面的落后有很大关系。

要解决上述问题,打破原有的体制机制,创新发展已经成为必由之路。也正因此,以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着力培育国际化和法治化的营商环境等为目标的上海自贸区被寄予厚望。

事实上,在此次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及自贸区服务业扩大开放6大领域18项措施中,航运业确实成为开放程度较大的行业之一,也为航运保险的发展带来机遇。如上海自贸区将简化国际船舶运输经营许可流程,力求形成高效率的船籍登记制度,将有助于推动船舶运输业相关险种的业务推广和发展;自贸区内中转集拼业务的发展会带来集装箱使用量的大幅增加,集装箱保险的需求也会随之增加;同时,集装箱融资租赁等产业的发展也将推动相关险种的开发与创新。

截至目前,中国航运险规模不到200亿元,其中货运险规模在100亿元左右,船舶险大约50亿至60亿元。这是个较低的起点,但也蕴含了巨大的发展潜力。

今年9月底,中国保监会提出支持上海自贸区建设的8项建议,其中,要“支持上海开展航运保险,培育航运保险营运机构和航运保险经纪人队伍,发展上海航运保险协会”“支持上海完善保险市场体系,推动航运保险定价中心、再保险中心和保险资金运用中心等功能型保险机构建设”。

有业内人士分析,上海自贸区或将助推上海航运保险业务大规模增长。在中资保险公司纷纷提前布局、积极参与的同时,在航运保险方面具有一定领先优势的外资保险公司也会加大市场拓展力度,或因此助推航运保险的专业化发展,培育航运保险专营机构。同时,发展航运保险也将推动对再保险分保的市场需求,助力上海自贸区再保险中心的建设。

当然,机遇往往与挑战并存。目前,我国的航运保险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除相关政策、法律环境等外部环境不尽完善外,我国航运保险自身发展与伦敦、新加坡及香港等保险发展成熟的国家或地区也存在较大差距,存在业务结构不合理、险种单一、专业人才匮乏、市场恶性竞争等多方面问题。

“打铁仍需自身硬”。在政策利好的情况下,如何顺势而为,提升自身专业服务能力,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下与国际知名保险机构同台竞技,并占得优势,对我国保险机构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目前,由人保财险航保中心牵头组织,联合太平洋产险、平安产险、中再产险等发起人单位共同筹建的上海航运保险协会已经进入待批筹阶段,不久将正式成立。未来,上海航运保险协会将代表航运保险业整体有组织地与航运上下游行业协调处理航运保险服务事宜,代表国内航运保险参与到国际航运保险业中去,并与相关部门协调,共同培育航运保险市场的发展。同时,在该协会的组织下,我国航运保险业信息化、专业化建设等也将大力推进,航运保险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有望得到逐步完善。

END

关键词: 航运保险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