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行金融服务为航运业“添砖加瓦”

2013-12-03 07:43 | 第一财经日报 船舶金融


经历了金融危机效应引发的五年低潮期后,全球航运业复苏势头开始隐现。

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统计,截至2013年11月29日,今年以来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已从去年末的700反弹至1821,升幅达到160%。

伴随着国际需求的复苏,国内航运业“百废待兴”,但受制于长期持续低迷的航运市场情况,及金融危机以后国内银根逐渐收紧,相关企业的财务压力日益显现。

应市场需要,交通银行依托强大的经营网络、完善的集团架构、多样的服务机构(如交银租赁、交银信托等),推出“蕴通财富”航运金融服务方案,致力于为航运产业链上的各类企业提供一体化、综合性、全流程的专业金融服务。

据交通银行内部人士介绍,自2009年交行在业内率先成立总行层面的航运金融部以来,其在水运、造船、港口三大航运核心行业的信贷资源投入年均增幅远高于其他行业。

伴随着业务量的增长,交通银行还非常注重以产品创新提升专业化航运金融服务能力,先后完成船舶租约融资、人民币项下出口买方信贷、保税区单船租赁、人民币项下保税区SPV船舶租赁、船舶境外应收款融资、船舶行业出口风险参与等多项业内首单业务,也是目前国内唯一提供方便二手船交易结算服务的银行和独家提供航运行业电子化支付结算服务的银行。

交通银行相关人士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交行领先同业的航运行业运杂费电子化结算平台,就是针对航运产业链上的港口、水运、货代、船代等各类企业特有的收付结算模式、现金流转途径度身定制的创新产品。交行充分发挥自身在资金结算和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独特优势,依托电子化渠道帮助航运企业改变目前较为落后结算模式,解决“对账繁、收款慢、费用高”等各种问题,通过“练好内功”、降低运营成本,更好应对市场变化。

作为交通银行的主要客户之一,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青岛前湾”)是一家国内知名的集装箱码头公司,也是世界最大集装箱码头企业之一。

青岛前湾2009年开始使用交行“蕴通财富”服务,在保证主业资金需求得以满足的前提下,实现了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提高服务水平的目标。

青岛前湾总经理李成祚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公司多年以来一直和交通银行合作,先后于2007年发行一年期10亿融资券、2011年发行13亿元中期票据,2012年依托交行境外机构,在香港市场成功募集22亿元人民币资金,不断健全自身境内外、跨市场融资渠道。近期,青岛前湾又在电子化结算领域与交行开展创新合作,携手为其客户提供无现金、一站式、高效率的线上服务。

上述交行内部人士又称,除了上述各类特色服务外,对于普遍以出口业务为主的我国船舶企业,交行还构建了融资避险、工具避险两类汇率管理产品体系,帮助船舶企业通过提前收汇等方式,锁定汇率成本,规避汇率波动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各类商业银行服务外,交通银行还可携手交银租赁公司,共同为航运企业设计租赁方案,通过直接租赁、售后回租、经营性租赁等方式帮助企业改善负债结构、降低融资成本;或联合交银信托公司,为企业提供期限、条件、用途更为灵活的信托融资服务。

正是由于在航运金融领域的创新实践,交通银行连续获得了国际最为权威的航运金融媒体《海事金融》(Marine Money)颁发的2011和2012年度创新交易大奖,以及2012年度海洋工程融资交易大奖。

END

关键词: 交行航运业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