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各国竞相发展导弹艇
2013-12-16 16:38 | 深圳特区报 舰船风云
近日,正在建造尚未完工的韩国海军“尹永夏”级导弹巡逻艇因大风巨浪在船厂沉没。“尹永夏”级导弹巡逻艇的舰炮火力胜过韩国以往装备的任何一款小型舰艇,它也是东亚地区舰炮火力最强的导弹艇之一。该事件引发广泛关注,也让导弹艇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有“海洋轻骑兵”之称的导弹艇又称导弹快艇,是海军中的一种小型战斗舰艇。别看艇小,战斗作用可不小。它火力强、机动性高,非常适合在濒海水域执行突击任务,强化并提升舰队的整体战斗力,在现代海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东亚-西太平洋地区是一片半封闭水域,在亚洲大陆与太平洋“第一岛链”间散布着数量众多的岛屿,加上这片水域多属浅水区域,为导弹艇提供绝佳的作战环境。过去十多年来,东亚是全球海军装备升级换代最快的地区,除大型水面舰艇和潜艇外,各国都有新型导弹艇问世。
日本:发展态度不温不火
作为一个岛国,一个典型的海洋国家,日本一直抱有“大舰巨炮”的思想,对于大型水面舰艇情有独钟,对小型舰船的态度则不温不火。二战后,日本海上自卫队重点发展大型舰船,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研制导弹艇。
1990年,日本从意大利引进“鹞鹰”级水翼艇技术,建造了3艘标准排水量50吨的导弹艇,于1993年3月服役。尽管航速高达46节(1节=1.852公里/小时),但试用两年后,发现它对海况要求高,在近海表现还可以,如往远处航行抗浪性和适航性则不足,在冬季日本海上巡逻使用效果不佳。
日本海上自卫队随后决定自行设计新的导弹艇。2002年到2004年,海上自卫队装备6艘“隼”级导弹艇。该导弹艇在设计理念上实现跨越式进步:艇体与上层结构采用雷达隐身设计,内部拥有现代化作战情报中心,动力采用3台燃气轮机与喷水推进器,最大航速达44节。艇上配备4枚90式反舰导弹,另配有1门“奥托·布莱达”76毫米炮和两挺12.7毫米机枪。此外,“隼”级导弹艇装备有较先进的电子侦察、控制或传感系统。舰桥两侧有火箭箔条发射装置,还备有一条综合作业艇。“隼”级导弹艇造价昂贵,平均每艘单价达7000万美元,相当于一艘轻型护卫舰的价格。
“隼”级导弹艇完成部署后,日本近海作战力量得到加强。单以性能而论,其综合性能令人满意。不过,日本防卫省对这类小型快速舰艇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如一些邻国,迄今再未安排后续建造计划。从战略思想上看,大型水面舰艇众多的日本并不期望用导弹艇“以小搏大”,如果有更理想的导弹发射平台——如速度更快、航程更远的F-2战机或部署于岸边、更廉价的机动发射车辆,资源分配自然应以这些兵种优先。这便是日本对发展导弹艇态度不温不火的原因所在。
韩国:旨在应对半岛突发情况
正在建造尚未完工的韩国海军“尹永夏”级导弹巡逻艇因大风巨浪,近日在船厂沉没。据报道,该艇是在11月25日凌晨3时开始下沉,进水首先发生在船尾,最后造成4/5艇体沉没,其艏部与一艘排水量较大的舰船相连。所幸在舰艇沉没时,船上并没有人员。有消息人士称,该导弹艇目前已完成60%的建造工作,已完成发动机等安装工作。“尹永夏”级导弹巡逻艇的舰炮火力胜过韩国以往装备的任何一款小型舰艇,同时它也是东亚地区舰炮火力最强的导弹艇之一。
韩国旨在建立一支“蓝水海军”,在预算允许的情况下也适量发展导弹艇,以便对半岛周边水域的突发情况作出快速反应。2000年初,韩国海军提出“快速巡逻艇计划”,经多年论证研究,“尹永夏”级最终入选。
“尹永夏”级导弹巡逻艇计划建造24艘。它长83米、宽10米,标准排水量为450吨,满载排水570吨,采用柴燃联合推进,最大航速40节。其上配备有1门“奥托·梅莱拉”76毫米舰炮和1座“布莱达”40毫米双管速射炮。导弹艇上还装有4枚韩国自行研制的SSM-700K型“海星”式反舰导弹,反舰能力较强。
据悉,该艇自服役以来,一直未能发挥其设计目标。首先,在实际巡防中,船上的反舰弹却成定时炸弹,一旦被对方击中,则本艇瞬间毁灭。所以自2007年装备以来一直配备在二线。对抗朝鲜炮艇的任务依然由百吨炮艇战战兢兢地承担着。投入使用后发现,面对日本3000吨级巡视船,“尹永夏”级的排量也同样远无法与对方形成平等对抗。故而装备以来并未部署于独岛(日本称竹岛)海域,事实上基本已放弃此项战术任务。对于正常的导弹艇任务,“尹永夏”级主要的问题在于隐身性能不足,它虽然采取倾斜设计,但主要是出于增加结构强度的考量,并不是隐身修型。
越南:大型导弹艇是海军主力
拜经济发展所赐,越南过去十余年间在军事现代化方面投入大量资源,从俄罗斯购入许多重型战机、柴电潜艇、轻型护卫舰、大型导弹艇、远程岸基反舰导弹等武器。其中,大型导弹艇已成为越南海军主力。
越南虽有漫长的海岸线,但军事发展长期以陆军为主,仅拥有小规模的近岸黄水海军。越南海军总兵力超过4万人,主要兵力为水面舰队、潜艇部队、海军陆战队、岸防部队与极少量海军航空兵,战斗力以海军陆战队较强,但主力的水面舰队近年来成长迅速,目前主战舰艇是7艘轻型护卫舰、数十艘导弹艇和巡逻艇。
由于现代化护卫舰数量有限,越南海军基本以导弹艇作为骨干突击力量。早年苏联援助的“黄蜂”级轻型导弹艇虽仍然在役,但性能已然过时。目前,越南海军经常投放到南海的兵力主要是十余艘新购的俄制大型导弹艇,其中6艘“毒蜘蛛”级是露面最多的舰艇。越南海军引进的既有“毒蜘蛛”-2,也有最新改进型“毒蜘蛛”-3。“毒蜘蛛”-3 型导弹艇长56.1 米,舷宽11.5 米,满载排水量455 吨,具备中近海域高海况条件下的航行作战能力。
被称为“毒蜘蛛”,是因为该型艇火力凶猛。装备的16 枚SS-N-25“天王星”反舰导弹更是“毒蜘蛛”-3 的看家武器。“天王星”反舰导弹是俄罗斯的一款先进导弹,射程150 公里,突防能力强,杀伤力惊人。据称,只需命中一两枚就可重创甚至击沉5000 吨级驱逐舰。除反舰火力强大,该艇还有相当的防空能力。艇上配有“黄蜂”-ASK近程防空导弹发射装置,采用人工瞄准方式,射程6000米,可对付低空飞行的飞机及导弹。“毒蜘蛛”艇艏的AK-176M主炮,最大射程17公里,火力凶猛。
由于“毒蜘蛛”级的外形和作战环境设计都极具俄罗斯风格,越南人在使用过程中也提出不少意见。于是,俄罗斯按照越南的要求,于1999年拿出能满足热带海域使用需求的“闪电”级导弹艇。越南很快便接受,向俄罗斯采购两艘,并在获得俄授权后,在胡志明市造船厂自行建造10艘。“闪电”级的外观与“毒蜘蛛”级类似,两者的排水量、外形尺寸、电子装备都差不多,但其反舰攻击火力和电子战能力获得大幅强化。据称,根据俄方授权生产的首艘“闪电”级导弹艇将于今年年底交付越海军。
新加坡:反舰反潜防空战力可观
新加坡是建于岛屿上的城市国家,既有柔佛海峡与新加坡海峡拥抱,又紧贴马六甲海峡南出口,扼太平洋和印度洋咽喉,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地位。如此特殊复杂的海洋地理位势,提醒新加坡要高度重视海上防务建设。
早前,新加坡海军战力很可怜,仅有一支小型部队,被欧美评论家讥笑为“海上游击队”。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新加坡政府持续加大对海军投入,海军现代化发展很快出现巨大变化。现今,新加坡海军通过外购和自行研制,已经拥有新型护卫舰、舰载直升机、潜艇、导弹艇和支援舰艇等组成的强大编队。
由于要承担繁重的海峡安全巡逻任务,新加坡海军导弹艇部队的实力很强。6艘“胜利”级导弹艇是导弹艇部队的主力,隶属于新加坡海军188中队。“胜利”级导弹艇购自德国,是鲁森船厂生产的最大型号导弹艇“鲁森”62型的改进型。但除首艘是鲁森船厂生产外,另5艘全由新加坡获授权生产。“胜利”级采用与“鲁森”62型相同的船体,动力系统也相同。艇长62米,宽8.5米,吃水2.5米,满载排水量约600吨。不过,“胜利”级与“鲁森”62型上层结构完全不同。它没有直升机库和操作平台,因而艇的稳定性和耐波性比“鲁森”62型要好。这使“胜利”级导弹艇在复杂峡湾海域更能展示机动力。
别看“胜利”级导弹艇比护卫舰小,其整体作战能力却不小,具有可观的反舰、反潜和防空战力。
相关链接
导弹艇发展趋势
导弹艇多采用滑行艇型、半滑行艇型、排水艇型,也有的采用穿浪艇型、水翼艇型、气垫艇型以及地效翼艇型等。根据吨位不同,可分为大、中、小型导弹艇。大型导弹艇排水量300~600吨;中、小型导弹艇排水量从数十吨至300吨。排水艇型的最大航速30~40节(1节=1.852公里/小时),水翼和气垫型的可达到50节左右,地效翼艇型的高达200~300节。一般装有舰舰导弹、舰炮,以及探测、通信、导航、电子对抗设备和指控系统等,有的还装备鱼雷、舰空导弹。
导弹艇的发展趋势是:改善在波浪中的航行性能;装备超视距舰舰导弹和轻型舰空导弹,提高攻击威力和自卫能力;装备直升机,扩大巡逻范围和提高反应能力;采用先进动力装置和推进方式提高航速;采用雷达波及红外隐身措施,提高隐身性能;采用新船型、新材料、新设备,提高舰艇的综合性能。
“蚊子”也能吃“大象”?
导弹艇脱胎于鱼雷快艇。1959年,苏联率先在P6级鱼雷艇上去掉鱼雷发射管,换装刚刚研制成功的“冥河”反舰导弹,这就是世界上第一批导弹艇“蚊子”级。其满载排水量只有75吨,与数千上万吨的战舰相比,的确是只小小的蚊子。自恃拥有优势海军的西方国家,对导弹艇的出现毫不在意,认为这些小东西是“穷国的武器”。然而,残酷的现实很快打破他们的迷梦。
1967年10月21日,埃及海军的3艘“蚊子”级导弹艇在埃及塞得港外的马纳湾海域,用“冥河”导弹一举击沉排水量为1710吨的以色列海军“埃拉特”号驱逐舰,首开舰舰导弹击沉水面舰艇的先河,震惊全世界,给世界海军带来巨大冲击。西方海军强国惊呼:“蚊子”居然吃掉了“大象”。
吃过亏的以色列海军对导弹艇的发展极为重视,不仅很快自行研制导弹艇,还花巨资从西方购买先进的导弹艇。经过数年精心准备,以色列海军终于得以一雪前耻,在1973年10月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军导弹艇部队用“迦伯列”反舰导弹先后击沉埃及和叙利亚海军的13艘导弹艇,自己则无一损失。以色列海军从而牢牢掌握住东地中海的制海权,有力保证了第四次中东战争的胜利。
此后,各国掀起研制装备导弹艇的高潮,导弹艇技术的发展也日益成熟。至上世纪80年代初,已有约50个国家拥有各型导弹艇约750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