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船机企业技术升级亮点频现
2014-03-06 17:44 | 国际船舶网 配套动态
船舶低碳航行的需求快速吹响了研发生产节能型动力系统的号角。为了顺应这一趋势,国内骨干船用柴油机企业积极转型升级,不断加强仿真设计、数字化造机等前沿技术研究,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努力提高在研发、生产、试验等环节的技术水平,向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领域进军,不但开发出多型国际首制和填补国内空白的产品,进一步优化了产品结构,而且让“中国智造”的船用柴油机在市场竞争中更具优势、更有话语权。
回望2013这一年,我国船用柴油机产业亮点频现,骨干企业应对危机有方,纷纷瞄准绿色环保、节能高效等需求,在各自的细分市场加大研发创新力度,推出优化更新或研发成功的新机型,有的甚至是世界首制机型。目前这些企业生产的多型低速机和中速机均已满足国际海事组织(IMO)Tier II排放标准要求,大功率船用柴油机领域已打破国外垄断的局面,最新开发的高速大功率柴油机则填补了国内3000千瓦以上功率段的空白。
去年,中船三井造船柴油机公司成功研制了世界首制G70ME-C9.2型电控智能型船用低速大功率柴油机。该机冲程更长、转速更低,且匹配大直径螺旋桨,既保证了较高的推进效率,也提升了燃油经济性,其排放完全满足IMO Tier II的标准要求,填补了我国大功率船用低速机制造领域的空白。不仅如此,该公司去年还顺利研制了MDT7G80ME-C9.2型船用低速大功率电控智能型柴油机、10S90ME-C9.2型船用低速大功率电控智能型柴油机国内首制机。前者为新一代的“绿色”超长冲程船用低速柴油机,其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后者则彻底改变了我国超大型集装箱船所用柴油机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相较于传统机型,在可变正时低排放、燃油经济性、低负荷模式运行、性能调整等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是当前万箱级船舶选用的热门机型。这些亮眼的成绩让中船三井在国际低速柴油机市场上有了更高的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
在不断优化、研发节能环保新机型的基础上,2013年,沪东重机有限公司进一步加强了服务链建设,并成功迈出了第一步,设立了该公司全球服务中心的首个海外站点——雅典站,以尽快实现从制造向研发、制造、服务多位一体化发展的转变。该公司期望通过技术服务来带动企业的业务销售,促进船用柴油机订单的承接工作,同时扩大自身的盈利空间,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
将视线从南方转移到北方,大连船用柴油机有限公司继成功研制国内首制6K90MC-C船用低速大功率柴油机后,去年还成功交验了电控智能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5S50ME-B 9.2主机。该机型满足TierⅡ排放要求,与以往的S50MC/ME主机相比,更省油、更环保,动力也更强劲可靠,同时该机型还实现了多项设计升级,首次使用了KPF材料的铸造式缸体、42CrMo材料活塞杆等部件,为主机实现更好的动力性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首次使用的MAN TCA44-23增压器不仅与主机技术参数较好匹配,也因体积较小而节省了机舱空间,为船厂主机装配和船东日后维护主机提供了便利。
与大连船用柴油机有限公司同属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的河南柴油机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则针对特种船舶及海洋工程高速舰船动力装备需求,开展了CHD622V20高速大功率柴油机项目,产品功率达到3200千瓦,填补了国内高速大功率柴油机3000千瓦以上功率段空白,并顺利通过了中国船级社认证和二代排放认证,产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在这一产品的基础上,该公司还研发了技术更先进、性能更优越的CHD622V20CR高压共轨柴油机,该机功率将达到3800千瓦,市场前景可期。
长期以来,我国船用柴油机领域研发、制造能力主要集中在“国”字号企业,然而,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地方企业也越来越显示出自身的显著特点与实力。中高柴油机重工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该公司紧跟市场导向,瞄准细分市场,成功研制了国内首型单机功率最大的MAN18V32/40中速柴油机和柴油发电机及发电机组,并于去年顺利通过鉴定,改变了长期以来,国内在对外进行大型重油电厂总包建设以及海洋工程建设时所需的大功率主体发动机及发电机组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无独有偶,南通普盛动力有限公司研制的R2V双缸系列风冷柴油机经过了不断的优化升级,其全新的冷却系统设计可达到更好的冷却效果,使其更具可靠性并且更适合用于热带高温地区,能够在高温环境下实现稳定输出。这些技术先进、填补了国内空白的船用柴油机产品,无疑将为国内企业增强国际竞争力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