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可一:核动力或为极地科考船一种选择
2014-03-14 17:23 | 中国船舶报 船界人物
发展海洋科考装备,对于贯彻国家海洋战略、捍卫国家海洋权益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海洋科考装备建设,离不开船舶工业提供平台和支持。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胡可一在接受采访时,对我国未来科考船的动力类型、项目流程、发展路径等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从长远来看,核动力可能是极地科考船的一个选择。”胡可一说。2014年年初“借西风”成功突围南极浮冰区海域的“雪龙”号,在赞誉声中也说明了常规动力科考船在极地高寒地区的局限性。
“雪龙”号被困事件后,关于提升极地科考船破冰能力的呼声不绝于耳。2013年,由江南造船“操刀”,“雪龙”号经历了其第三次恢复性维修改造工程,机舱整体换新。去年10月启程南极时,该船在船舶动力、稳性、油耗等方面都恢复甚至优于20年前的出厂状态,获得了国家海洋局的高度评价。“雪龙”船属B1*级破冰船,能以1.5节航速连续破冰1.2米(含0.2米雪)前行。有报道指出,今年年初其被困时所在的浮冰密集海域,部分冰层厚度为3至4米,远超“雪龙”号的破冰能力。
胡可一透露,在近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上,他曾提交过发展国家核动力船舶的有关提案,极地科考船也包括在内。但他坦承,发展核动力是一个矛盾。虽然核动力极地科考船的破冰能力、支持力是其他动力型船舶无法比拟的,且就环保性而言,核动力船舶可以实现零污染。但考虑到政治、社会、环境、核燃料生产后处理不完整等因素,我国要设计、建造第一艘核动力极地科考船仍有很多制约因素。
目前,我国第二艘极地科考破冰船建造计划早已进入公众视野。据悉,此船的前期方案设计工作由芬兰阿克北极公司完成,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〇八研究所负责对前期方案进行论证和详细设计,其各项性能指标较“雪龙”号有大幅提升。不过,目前该船的建造方尚未确定,包括江南造船在内的国内多家造船企业跃跃欲试。
胡可一表示,江南造船在建造特种船、高技术复杂船型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据介绍,此前江南造船曾承接了“向阳红10号”科学考察船、“远望”系列6艘航天远洋测量船、“远望”特种运输船建造工程,以及“雪龙”号维修改造工程。今后,该公司还将建造“远望”系列后续船。
针对我国新一代极地科考船的基本设计仍来自国外的问题,胡可一认为,这并不能因此断言中国造船业完全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现行方案的论证评估流程也是一个制约因素。而通过这一次新极地科考船的设计、建造经验的积累,中国造船业完全有能力实现从源头上突破。
“若想弥补我国与国外公司在科考船建造上的差距,应从源头上进行突破。”胡可一表示,科考船与用户的需求有直接关系,用户的需求又和建造成本密切相关,单从造船企业的角度来突破还有一定难度。他建议,船企应加强与用户单位的沟通,提升满足客户要求的应变能力。同时,对于特种船型,船企应提高在科考船项目中的前期参与度,提前了解建造难度,提早在设计过程中融入建造习惯、工艺工法,有助于科考船建造阶段工作的推进。
科考船建设关乎国家战略和安全,但总量不大,建造企业想以规模产生效益的可能性较小。对此,胡可一建议,除财政拨款,国家对科考船可以出台更多优惠政策,减少税收,降低整体造价,进一步支持国内海洋科考装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