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红10”号从“新”启航
2014-03-31 08:54 | 杭州网 船舶动态
停泊在广州长洲码头的“向阳红10”号。
今天下午,在广州市长洲码头,总投资4.3亿元的“向阳红10”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正式入列国家海洋调查船队。这是我国海洋科考事业首次尝试引入民间资本参与共建的高科技创新项目,科考船由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和浙江太和航运有限公司合作建造。
登上“向阳红10”号,你很难想象这是一艘仅用了18个月建造而成的4500吨级现代化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船舶总长93.0米,续航能力12000海里,可以容纳41名科学家同时进行科研工作。据了解,科考船于2012年6月开始建造,2013年8月在温州下水,进入船坞安装设备,2014年1月正式建成,并完成船舶与设备海试。
在驾驶舱内,记者看到,控制台采用先进的电力推进系统,配置两台全回转舵桨和两台可调螺距膄侧推,在全速航行时,船的回转直径可达到3倍船长,在低速状况可原地回转。更值得一提的是动力定位系统,在海况1.5节流、5级至6级风时,对船舶的定位误差不超过1米。
上甲板区域,是约500平方米的船载科学实验室。目前,最核心的科学研究以及最昂贵的科考设备,就在其中一间54平方米的综合地球物理实验室里,记者了解到,一台全海深多波束测深系统,当船舶开始执行科考任务时,可以测量沿途的万米深、10多公里宽的海底地貌情况;一台全海深浅地层剖面系统,用来探测海底地质结构。此外,上甲板区域还有重磁、地质水文、生物等多个科学实验室。
在430平方米的后作业甲板区域,这里有着万米CTD绞车、万米地质钢缆绞车、万米铠装同轴缆/光电复合缆绞车、大、小A型吊架以及伸缩折臂吊等甲板设备,它们则负责探测和取样,看起来十分的壮观。而笔者最感兴趣的是一盒“定海神针”——学名海底热液仪,长8米,将其扎入海底,停留20分钟,即可检测海底地层温度,比如,海底是否存在天然气水合物等。
据介绍,“向阳红10”号科考船,具备开展近海、大洋和深海的物理海洋、海洋地质、地球物理、海洋生物、海洋化学、海洋气象等综合海洋环境观测、探测以及取样和现场分析的能力,是国家深海及洋区海洋科学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发的海上移动实验室和试验平台之一。
“民营资本联姻海洋科考,既是我国海洋科考事业全面发展的一次全新尝试,也有助于推动浙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导船企从远洋运输向深海勘探转变。”海洋二所所长李家彪认为,这一创新一改以往我国海洋科考投入全部由国家包办的局面,让更多民企看到投资新空间,更好地与科学家一道合理规划科研项目,加速我国海洋科考发展。据介绍,“向阳红10”号主要由海洋二所负责科学考察和科考设备保障,“浙江太和”则负责船舶管理和日常维护。下一步,该所还将整合科研资源,更好地服务我省海洋发展战略。
曾记否,35年前由我国江南造船厂完工交付的老“向阳红10”号船,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艘万吨级远洋科学考察船。1984年,海洋二所20多名科学家登上“向阳红10”号,负责组织完成了我国首次南极科学考察,并承担起长城站的建设。1998年8月,老“向阳红10”号被改建为“远望4号”航天远洋测控船。今年,是我国南极科考30周年,“向阳红10”号以此命名,向1984年致敬。
3月29日,“向阳红10号”正式首航,启程赴南海开展为期50天的科考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