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回暖私募投行低价囤船

2014-04-11 15:58 | 羊城晚报 船舶金融


Clarksons数据显示,中国拥有全球最多的新船订单。截至2013年,新船订单总额达370亿美元,同比增长92%。中国船舶工业协会统计显示,1-2月份全国造船完工414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7.2%。承接新船订单1808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59%。2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449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6.4%,比2013年底增加10.6%。但羊城晚报记者采访发现,新船订单大增,除了经济回暖因素之外,也有一个重要因素是船舶企业趁着低价抄底,而在“囤船”的大军中,也有私募、基金和投行等不少外行的身影。但由于船价依然很低甚至没有毛利,单子多了,船厂却依然忧愁。

订单确实多 船价确实低

“订单确实是多了,”广船国际有关负责人昨日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但其同时表示,因广船国际正在停牌调整结构中:“一些具体的数据和情况可能不大方便透露。”

广船国际内部人士向羊城晚报记者透露,新船订单大增原因之一是有一部分船舶企业趁着低价抄底,“订单确实是多,可以说是有市场,连续两年,广船国际的常规船产值都在100亿元以上,而且一直在稳步增长,但船价也实在是很低,有的企业趁着低价大量买进囤货。”该内部人士告诉羊城晚报记者,2013和2014两年,由于毛利的逐渐增加,船厂情况稍微有所好转。“2011和2012前后,基本上市没有毛利的,很多大厂为了维持运转不得不接单”。

私募、基金、投行低价囤船谋利

值得一提的是,“囤船”的大军中有不少非船舶企业的身影。令人感到意外的是,私募、基金和投行竟都在其中。内部人士告诉羊城晚报记者,“低价囤船”已经成为不少机构的盈利手段之一。“他们先下订单,可能囤个几年等个合适价位就卖出,赚取中间差价”,但其亦表示:“这样运作的风险也是相当大的,有的机构没有等到价格上涨,觉得无利可图,就会违约,船也不要了。”

由于种种原因,广船有关负责人表示如今接单都“非常谨慎”,“我们一般都是做老客户的,一些风险比较大的单就干脆放弃了。”大厂们或许可以这样做,根据行业数据,中国造船80%的新订单流向20家大型船厂,而小船厂们要生存则没有那么大选择的空间。从小船厂角度来看,高风险、低利润、融资难多方影响下,生存难以为继。甚至有业内人士估算到2015年,可能过半小船厂将倒闭。

经济回暖 投资需求增加?

那么,订单暴增究竟是需求拉动还是市场炒作?广发证券分析师张亮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说道:“远洋运输是全球经济冷暖的一个重要指标,造船订单暴增跟经济情况是存在一定的关系,这也是航运回暖的一种标志,因为,造船本身就价值不菲,一般是出于投资需求,或者是为了未来经营战略需求,才会采取大幅增加产量。”

羊城晚报记者查询发现,值得注意的是,在造船订单狂飙的同时,衡量国际海运情况和国际贸易情况的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alticDryIndex,缩写BDI)却已连跌12天至1061点,跌幅超30%,创2013年8月以来最低,接近经济危机后最低水平。而从年内表现来看,更是创下30年同期最差纪录。上一次出现类似跌幅是在2012年年初,当时全球央行大规模实施的宽松政策挽救了走势。

对于BDI迭创新低,张亮认为:“很正常,目前对经济状况是存在预期,就拿去年下半年的BDI指数来说,涨幅也明显偏高,而实际经济情况会出现改善的过程,这些指数只是反映市场对未来的预期,对于它是否正确是很难说的。”此外,对于“囤船”行为,他表示:“可能从长期看会取得一些收益,也会拉低造船的价值,但现实具体会变化成怎样是很难说的。”记者查询发现,2013年BDI从一月初的706涨到了1551,升幅超一倍。最高出现在10月份破了2000点。从增幅看,BDI去年增幅与中国新船订单92%的增幅基本吻合。

END

关键词: 新船订单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