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高桥造船主动挖潜降成本

2014-05-12 16:53 | 中国船舶报 船厂动态


近年来,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结合“二次创业”要求,紧紧围绕“改革”和“降本”两大主题,大力推进降本增效工作,使精细化管理水平有了较大幅度提升。该公司各部门积极挖掘降本潜力,主动实施降本项目,采取模拟法人考核、技术与价格审查、限额领料、缺损件管理等手段,在新船型18万吨散货船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其建造成本不断下降。

构筑信息平台  运用市场机制

为在18万吨散货船的物资采购方面实现倒逼成本目标,外高桥造船公司积极改善采购机制。

对船用设备等物资的采购,外高桥造船公司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搭建“阳光采购”平台,创新物资采购机制,调整供应商准入门槛,引入新的优质供应商,构建充分竞争的格局。同时,该公司采用集中订货会及现场信封开标模式,营造公平竞争的采购环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以及批量造船、制定新厂商表的优势,在18万吨散货船的设备采购成本控制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此举有效减少了采购流程,缩短了审查时间,为新船型的生产准备提供了有力保障。

加强价格审核  深化模拟考核

为进一步降低18万吨散货船的采购成本,外高桥造船公司发挥技术与价格审查组的管控机制作用,加大考核力度,加强价格审核。该公司构建了营销、设计、采购、生产现场的联合平台,通过多环节、多方位共同采取措施,不断丰富厂商表信息,引入新的、优质的供应商,从而形成了良性的竞争格局;通过完善设计、优化技术规格,将降本增效工作向设计部门延伸;通过采购与生产现场的联动,促进供应商提高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水平。

此外,外高桥造船公司还深入实施内部模拟法人考核制度。该公司根据降本增效目标,明确各部门加工费单价,划定各部门降本空间,建立生产部门财务报表的定期反馈机制。同时,强化全面预算管理,从现金流的角度对财务费用、期间费用等管理费用进行严格管控。

细化过程管控  推进限额领料

外高桥造船公司积极探索缺损件管理模式,颁布了《缺损件考核实施细则》。通过每月定期召开月度缺损件管理会议,对当月发生的缺损件进行原因分析和责任认定,使该公司缺损件得到了有效的控制,2013年单船缺损件较2011年下降66%。

在推进限额领料方面,外高桥造船公司联合设计研究院,进一步压缩各船型的材料定额;推行油漆限额领料改革,将油漆限额逐级分解,落实到每个分段和每个班组,对油漆工实施大比例直接奖惩等措施,从而大大提高了涂装施工人员节约油漆的积极性。在改善二氧化碳气体等动能供应方面,打破了原有气罐与气体捆绑垄断供应的格局,增加了有资质的可选供应商,通过“阳光采购”平台公开招标,年节约费用达700余万元。

传递降本理念  深化精益管理

近年来,外高桥造船公司通过对降本指标的层层分解,将降本压力分解到基层,将降本增效理念传递到班组、传递到员工。此外,该公司还不断引入市场化机制,加强造船生产过程的中间产品验收,深化精益管理,有效提升生产效率。

外高桥造船公司从去年开始推进精细化派工管理,将原有的工作包、工作指令细化并纳入派工单,将派工到班组转变为派工到个人,进一步明确了员工每小时的工作内容。为此,该公司开发应用了“通用派工管理系统”,将每日完成的实绩反馈到系统,使数据更准确、更及时、更完整;通过应用“条形码”技术,使现场反馈流程更加简便、高效;推进员工派工单完成实绩与考核挂钩,实现员工多劳多得,大大提高了员工积极性。这从思想上和人力资源管理上为18万吨散货船的成本控制提供了有力保障。

END

关键词: 外高桥造船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