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东风开启航运保险新纪元

2014-05-28 16:54 | 金融时报 船舶金融


5月19日,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 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的通知》,“允许上海航运保险协会试点开发航运保险协会条款,报备后由会员公司自主使用”,“取消在沪航运保险营运中心在自贸区内设立分支机构的事前审批,由上海保监局实施备案管理”。

对于该通知,上海保监局局长裴光评价称:“创新了航运保险产品监管制度,鼓励发挥行业组织优势,有利于激发航运保险产品创新活力。”

上海航运保险协会会长绛彩石也表示,在不断强化上海亚太地区贸易、货物流通中心的过程中,最基础的工作之一就是要建立与之相匹配的物流体系,而航运保险正是完善整个物流体系风险保障中最为基础、最为必要、且不可缺少的环节。

作为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航运保险无疑在高端航运服务业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我国航运保险目前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与国际市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与我国海运贸易的地位并不匹配。

发展逆势向好

据裴光介绍,虽然目前航运保险业在全球市场走低,但在国内的发展态势仍然良好。

作为我国六家航运保险营运中心之一,太平洋产险航运保险营运中心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透露,太平洋产险于2009年12月成立行业内首家航运保险事业部,并于2011年1月设立总部直属的航运保险专业化经营机构。

5年来,太平洋产险通过管理体制创新,实现了全国航运保险业务的集约化管理,创新保险资源配置,加速积累航运保险风险管理经验、客户资源与基础数据;通过服务能力创新,太平洋产险与某境外知名保险集团合作,为境外公司在中国的货运险业务提供专业的理赔代理服务,同时与海外保险机构、互助组织合作,拓展海事担保和远洋保赔保险等业务合作渠道;通过产品内容创新,太平洋产险研发推广了一系列新产品,以货运责任险为例,该公司陆续推出了水路、公路货运承运人责任险,物流监管、货主第三者、船代、果蔬、报关责任险等产品,同时与某知名国际保险机构合作,引进储运综合保险产品并加以本土化;通过营销渠道创新,太平洋产险还开发了分散型货运险市场,目前已推出B2C客户平台对接、B2B第三方销售平台、POS机销售终端等电子化营销模式,并在业内首推短信投保平台。

另据平安产险航运保险营运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国内第三家专业经营航运保险的金融机构,自2012年8月开业运营以来,该中心已开展国内、进出口货运险和承运人责任险等险种,2013年实现保费收入2.68亿元。

差距仍然较大

虽然我国航运保险业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仍然被认为是我国航运体系中的薄弱环节。

“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进出口在全球占据重要地位,但是航运保险一直发展不足,更重要的是,我国航运保险在定价、交易、结算等方面在国际上均处于落后地位。”裴光坦言,我国航运保险保费收入全球占比还不到我国进出口总量全球占比的一半,很多航运保险业务都让外资机构做了。

太平洋产险航运保险营运中心相关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与国际市场相比较,目前我国航运保险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我国海运贸易额与话语权地位不对称。我国在世界上拥有数量庞大的船队,进出口贸易额排名世界前列,但我国的船东和货主在国际航运贸易市场中没有充足的话语权,直接影响了我国险企在国际航运保险领域中的竞争能力和定价能力。

另一方面,我国法制环境尚不能满足航运保险发展的要求。航运保险在几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其独特的法律制度和行业规范,国际航运强国借助航运的强势将规则推行到全世界。而我国的法律制度和司法、仲裁环境等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采访中,平安产险航运保险营运中心相关负责人也对本报记者表示:“我国航运保险目前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主要表现为费率竞争激烈,保险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等,在保险服务专业化、客户稳定度及保险人信息沟通等方面与国际市场相比还存在巨大差距。”

政策支持不足

从国际经验看,我国航运保险发展显然需要多种政策的支持。

以伦敦为例,其主要是利用在航运保险各个环节的比较优势,在航运保险政策设计和保障方面强化航运保险产业集群尤其是中介产业集群的智力资本价值,使伦敦进一步保持在航运保险定价、产品设计、法律法规等方面的话语权。

而新加坡则得到了政府集中规划的全方位支持。新加坡从一开始就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航运及海洋海事产业的发展规划,以海事及港务管理局(MPA)的成立为核心,将海洋、海事、航运、金融等与航运保险相关产业统一集中规划。

对于我国航运保险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太平洋产险航运保险营运中心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直言:“现有免税险种未能体现对产品和服务创新的鼓励。”

上海现有免税航运保险险种为远洋船舶险、进出口货运险、集装箱保险,免税险种保费占比不足五成。对于市场需求高、发展潜力大、社会效益高的一些新兴险种,如承运人责任险、油污责任险等并未能免税。因此业内专家建议,扩大免税险种和范围,将国内水陆路货物运输保险、船舶建造险、航空保险、海上责任险等纳入到免税范围。

前述人士认为,目前我国的航运金融人才比较缺乏,而航运保险业务的发展与人才的地域属性密切相关。建议政府部门可以通过个人税收政策吸引全国乃至全球的航运金融人才,通过人才的集聚效应推动航运保险业务的发展。

此外,在吸引企业境内投保方面,专家还建议政府对在国内投保进出口货运险及船舶险的企业给予保费200%-300%的税前加计扣除,以提高企业境内投保的积极性。

策划人语

航运保险作为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是航运金融发展的重要支柱。正如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所言,全球化的推进以及国际贸易的快速增长,推动国际航运市场不断发展,航运产业巨大的市场规模为航运保险提供了难得的发展契机。

保监会近日发布的关于支持上海自贸区建设的航运保险监管新政策,开启了中国航运保险发展新纪元,将导致我国几十年固有的航运保险业态发生巨变。本期《保险周刊》特别策划了一组报道,围绕航运保险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深入探讨,敬请关注。

END

关键词: 航运保险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