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航行指南7月出版

2014-06-20 17:01 | 中国海事服务网 船舷内外


6月19日,交通运输部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副局长翟久刚透露,海事局组织编制的《北极(东北航道)航行指南》将于7月正式出版发行,该航行指南由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牵头编撰。

北极航道影响中国格局

近30年来,全球增暖现象在北极地区尤为明显,一旦出现夏季无冰年,意味着北冰洋中心区域累积多年的冰层将彻底消失,而北极航线将全面开通,成为连接中国与欧洲的新海上“丝绸之路”,对中国政治、军事、经济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去年中远集团“永盛”轮从大连港出发试水北极东北航道,这是中国商船首次尝试经由北极东北航道到达欧洲,这一创举引起了世界的瞩目,为中国及其周边国家开发北极东北航道提供了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借鉴和参考,同时也引起了相关问题的思考,中国海事服务网认为,中国在北极航线的开发利用中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首先,我国现在依赖的国际战略通道以海上战略通道为主(苏伊士运河、霍尔木兹海峡、曼德海峡、马六甲海峡和巴拿马运河等),而这些通道由于政治因素、自然条件、海盗和恐怖主义活动猖獗导致航行安全受到威胁,北极航线是我国获得国际战略通道优先地位的绝佳机会,为此,中国在国家层面上应该加强北极航线问题的国际协调机制研究和法律制定,以期在航线归属权和海权划分中占得先机。

其次,北极航道开通提升了北极周边国家的战略地位,有了航线或资源开发的场所,还必须考虑中国是否同时具备保护船舶航行运输安全、维护快捷通航的能力。此外,船舶的装备技术(因为即使北极航线全线通航,其航行条件相对于已有航线也有很多限定条件)、船舶运输辅助技术(如破冰船)等因素也要提出相应策略。

最后,从未来极地船舶环境保护要求的发展变化来看,船体结构布置、空气防污染、防污系统、压载水处理技术、废油和生活污水和垃圾的处理等方面需要制定严格的要求。

北极航道开发利用的国际共识

6月18日上午,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何建中一行出席了在赫尔辛基召开的“近北极地区、巴伦支海和北极地区物流——智能交通的作用”专题会议并作“北方航道物流新挑战”主题演讲。

何建中指出,使用北极航道的船舶由2007年的2艘上升为2013年的71艘,北极航道作为连接东亚与俄罗斯、北欧以及其他近北极地区的海上运输通道的价值和潜力正日益显现;但北极航道的开发利用也为航行安全、全球物流系统衔接以及北极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新挑战。为应对挑战,他提出了三方面建议:一是坚持打造安全、绿色和高效的北极航道,使其在全球物流系统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二是坚持规制建设与技术研发并举,为北极航道开发利用创造有利条件;三是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凝聚北极航道开发利用的国际共识。他表示,中国愿意与其他伙伴一道,共同为可持续开发和利用北极航道作出贡献。

我国北极航行指南意义深远

《北极(东北航道)航行指南》的发布,将为我国船舶提供全面、实用、权威的北极航行保障,届时通过新航道抵达欧洲,有望比通过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缩短航程近2800海里、节约9天航行时间,经济价值巨大。这是我国极地航海保障工程建设启动以来取得的重要阶段性成果。该航行指南出版发行后,将为计划航行北极东北航道的中国籍船舶提供海图、航线、海冰、气象等全方位航海保障信息服务。

东海航海保障中心中心主任王鹤荀表示,根据计划,该中心还将陆续编辑出版南极海域、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等航行海域的中文版航行指南,为我国外贸主要海运航线和极地科考船舶提供更为全面、专业、权威的航海保障服务。

END

关键词: 北极航道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