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海洋装备产业走向高端

2014-07-08 08:27 | 齐鲁网国际船舶网 国内造船


加快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提升海洋装备制造业水平是关键。山东把海洋装备自主创新和技术成果转化作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科技支持力度持续加大,推动海洋装备产业走向高端。

据山东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山东新闻联播》报道,在位于烟台的中集来福士船厂,一万多名工人正在为完成今年40亿美元的订单而努力。这个即将交付的半潜式平台是为挪威建造的,挪威所处的北海海况最差,号称检验海工产品的试金石,而在服务于北海的半潜式平台中,中集来福士建造的最多。

中集来福士研发设计中心经理李磊告诉记者:“竞争高端海工市场,靠的是研发能力。目前,我们已经走出了一条核心技术吸收消化再创新,直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道路。”

然而就在5年前,相关技术还几乎全部被欧美企业所垄断,研发设计能力不足、国产化程度低、产业链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海洋装备产业发展。为此,山东按照《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要求,加快自主创新步伐,着力提升海洋装备产业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山东省科技厅副厅长李乃胜表示:“瞄准关键技术突破,组织联合攻关,这是第一点;第二,整合科学资源,利用国家项目引领,来突破一系列关键技术,形成山东的海洋装备自主创新能力;第三,就是在有限目标领域重点发展立足近海,走向远洋,显示山东海洋科技实力的重大装备。”

一批国字号海洋创新平台在山东聚集,促使山东成为全国海洋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发的重要基地,在海洋监测设备、海洋石油装备等领域形成集成创新优势,同时也为 “蛟龙号”深潜器、“科学号”海洋科考船等一批海洋科研装备的研制和科学实验作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我省围绕海洋装备产业已建立国家实验室1家;国家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5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家,为我省海洋装备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推进产学研合作是构建海洋装备创新体系的重要途径。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联合产业链上下游30多家企业和高校院所,率先成立了海洋监测设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和品牌。这些正在检修的浮标作为创新成果,就将布放黄海、东海海域,对水质环境进行检测。

海洋监测设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李民说:“我们的浮标已经完全取代进口,现在国内100多种浮标都是联盟成员单位来做的,联盟把大家团起来拧成一股绳,把海洋监测设备的产业来做大。”

海洋装备走向高端,成为带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蓝色引擎。目前,以青岛、烟台、威海、东营为核心的四个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集聚区正在加快凸起。预计到2015年,全省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将实现产值1500亿元,成为半岛蓝色经济区重要增长极。

END

关键词: 山东海洋装备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