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洋逆势出手大肆订造新船

2014-07-21 07:43 | 经济观察网 船东动态


刚实现扭亏,并成功摘掉*ST帽子,中国远洋便迫不及待的开始了新一轮的购船计划。此时,恰逢国际航运市场持续低迷。

经济观察报统计显示,今年以来,从已经公布的信息来看,中国远洋已经或将预定的新船数量达到了35艘,预计今年用于购船的支出将超过10亿美元。

“公司年初就制定了资本支出计划,预定新船是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下半年应该还会有新的购船计划。”中国远洋母公司中远集团内部人士透露。

中国远洋在发给经济观察报记者的回复称,去年12月以来,为改善船队结构,提升船队核心竞争力,公司董事会已先后审议批准了一些新船建造计划。“在当前情况下订造新船,主要是基于对结构调整的考虑,而不是简单的新旧置换。”中国远洋称。

值得注意的是,3个多月前,中国远洋刚实现扭亏摘帽。更早之前,该公司因连年巨亏更是背上了“A股亏损王”的骂名。而大举高价购船被认为是曾经巨亏的原因之一。

一位外资航运公司人士分析称,现在不仅中国远洋在买船,马士基、中海等其他航运巨头都在买船,而且都在订购新的更大型的船舶,为日后的竞争加码。

逆势购船

7月15日,中国远洋发布公告称,将会在8月28日举行的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上审议购买五艘1.4万TEU(标准箱)的集装箱船及六艘8.16万吨散货船。

这将是中国远洋今年以来第四次购船,也是购船数量最多的一次。业内人士分析称,依照此次的购船规模,预计需要支出4-5亿美元。

此前,中国远洋分别于3月20日、6月13日、7月11日与国内不同造船厂签订购船协议,累计预定了24艘船,总价值达到7.5亿美元。

若加上此番新公布的购船计划,预计该公司的购船支出将超过10亿美元。这些新船的交付时间预计在2015~2017年间。

与此同时,国际航运市场依旧低迷。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近期连日大跌,7月16日报收755点。2013年12月份,BDI指数曾涨至近2400点。

今年3月28日,*ST远洋发布业绩公告,2013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35亿元,实现扭亏。

该公司航运主业较2012年大幅减亏35.9亿元。另一方面,通过取得资产处置收益65亿元,实现业绩扭亏为盈。中国远洋曾是“A股亏损王”。2011年该公司的净亏损104.5亿元;2012年继续亏损95.59亿元。由于连续亏损,该公司也在去年年初戴帽。

此次该公司之所以敢于在行业低迷的情况下大举购船,原因之一便是该公司刚刚实现了扭亏,摘掉了*ST的帽子,重现融资能力。

上述中远集团内部人士称,摘掉帽子之后,上市公司的融资能力和融资手段都没有问题,银行贷款也比较容易拿到。

此外,中国远洋于今年1月16日董事会批准了2014船舶退役计划,计划在今年报废140万吨旧船。

今年以来,中国远洋已经执行了三次船舶退役计划,分别是7月14日、5月5日、4月24日。

经过统计,这三次旧船处理累计报废了17艘集装箱船和14艘散货船,累计为中国远洋创造收入近7.6亿元人民币。

申银万国分析称,预计通过拆解旧船将获得10亿元的政府补贴,政府拆船补贴将提升公司盈利并改善资产负债表。这意味着通过淘汰旧船,中国远洋能够从中获得数亿美元的现金流。“这次购船与过去不一样,上次是在市场最好的情况下高价买船,导致市场急转直下时被打个措手不及;而这次则是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购船,价格相对比较低,也是为日后市场回暖做准备。”上述内部人士说。

不过,一位业内人士对中国远洋的购船计划表示担忧。在该人士看来,中国远洋2011年、2012年的巨亏的诱因便是早年间高价购入了大量船舶,导致在市场恶化时运力过剩,致使巨亏。“逢低吸纳可以理解,但问题是如果再过两年航运市场继续低迷怎么办?到那时候中国远洋将面临新的困境。”上述业内人士称。

中国远洋回复称,国际航运市场将继续温和增长,运力过剩局面短期内难有根本性改变,预计航运市场复苏仍将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

加码“大船”

对于下半年是否会继续购船,中国远洋给经济观察报的回复称,会根据航运市场情况和生产经营需要来决定具体造船项目,并在完成公司有关审批程序后签署造船合同。这些新造船只包括干散货和集装箱船。

上述外资航运公司人士称,不仅中国远洋在买船,包括马士基、中海集运[-2.33% 资金 研报]等航运巨头也都在购买新船。“与多年以前不同的是,这次掀起的买船热呈现大船化的趋势。就是这些公司预定的船舶都很大。”该人士说,“这样才能提高规模效益,节省运力。”

航运巨头丹麦马士基集团也早已开启了大船模式。从去年7月份开始,马士基从韩国定做的长达400米的集装箱船陆续投入使用,单船可以装载1.8万标准箱。

马士基是全球最大的航运企业,也被认为是在目前航运低迷情况下运转最为良好的航运公司。该公司总共预定了20艘同类型集装箱船。

正是在马士基的带动下,国内的航运巨头在订造新船时也更多偏向于大型船舶。例如,去年5月,中海集运与韩国现代重工签署了5艘集装箱船建造合同。

这些集装箱船每艘可以装载1.9万标准箱,从而超过马士基的1.8万标准箱集装箱船,成为全球最大。据悉,该合同总价高达7亿美元。“超过1万标准箱的集装箱船在过去会被认为是超大型集装箱船。在以后将会成为常态。”上述外资航运公司人士说。

中国远洋董事长马泽华也曾表示,未来航运业的发展,船舶大型化、联盟化的趋势会越来越明显。

权威机构预测,2014年1.2万标准箱以上的大船新交付运力将占全集装箱船新交付能力的41%,比2013年高5个百分点。

相关统计数据则显示,2013年1~12月,8000标准箱以上规模的船舶新签订单已占新船订单总量的87.32%。预计2014年将有57艘1万~1.85万标准箱以上规模的超大型集装箱船舶交付运营。

业内人士称,超大型船舶的一个好处是能够提高效率、节省燃油成本。“新订造的船舶更加节能环保,更加适应客户需求。”中国远洋称。

事实上,燃油成本一直是困扰中国远洋的一大难题。在航运市场,船舶的燃油成本是成本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

中国远洋在公告中称,目前国际油价仍然处在价格高位,高油价将持续给公司经营带来巨大成本压力。另外,船用润滑油、船舶备件等采购成本也居高不下。

通过订购大船,改善船队结构,将能够大大节省燃油成本。中远集团内部人士称,新建造的船舶都更省油,有的油耗估计能够低到40%以上。

马士基此前透露的信息则显示,马士基1.8万标准箱集装箱船比亚欧贸易航线上的平均单位油耗水平要低50%。

END

关键词: 中国远洋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