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船舶产业有机遇有挑战

2014-08-26 08:34 | 大众日报 国内造船


山东钻井平台盯住全球市场

“该平台从概念设计、基础设计、详细设计到生产设计全部实现了自主化,省内企业拥有知识产权。”8月19日,胜利油田高级专家孙东昌在接受采访时认为,“400英尺自升式海洋钻井平台”协同创新项目,是山东船舶工业加快转型升级的一次重大突破。

孙东昌所说的这个项目,由省国防科工办组织推进,胜利石油钻井研究院、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山东海洋投资公司、石油大学(华东)等单位联手实施,简称SD-400。近日,通过专利检索和与国际主流钻井平台主要设计参数的比对分析,确认我省企业研制的SD-400项目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该平台最大作业水深400英尺(约122米),可广泛应用于浅海油田。

“选择这一平台作为突破口,一方面是全球市场需求量较大,另一方面是山东企业具备概念设计、基础设计能力,具备搞协同创新的基础条件。”省国防科工办主任王超英介绍说,该项目通过协同创新可将我省本地化配套率由目前的2.5%提高到60%左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海洋钻井装备国产化,从而带动全省船舶工业转型升级。据了解,400英尺自升式海洋钻井平台配套产品总价值一般在1.3亿美元左右,占整个平台的3/5,50多个百分点的提升无疑是一笔巨大的收入。

目前,全球正在运营的477座自升式钻井平台中,役龄超过30年的有222座,更新需求量大。自主知识产权有了,由于中石化集团也是项目的参与方之一,该钻井平台的市场具有很大保障。

船厂“有订单亦有风险”

全球现有造船产能在2亿载重吨,预计未来几年新船年成交量在8000万载重吨左右,散货船、集装箱船、油船三大主流船型仍占市场主体地位,但高技术、高附加值船型需求比重将进一步提高。“液化天然气运输船、液化石油气船、海工辅助船等船型的需求占比将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省国防科工办船舶处调研员董文照认为,这为省内船舶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方向。

目前,全省船舶企业手持1200万载重吨的订单,工期已经排满两年。尽管订单不断增加,风险也在大幅度增加。据了解,当前全球贸易量并没有大幅度增长,运力依然过剩。分析显示,新增订单的形成,很大原因是由于船价降到了历史最低点。

“一些投机者认为市场如果变好的话,再也不可能拿到更低的价格了,大量资金就进来了,想炒作,其实蕴藏极大风险。”过去一个订单的定金一般在30%,最高时曾达到50%,现在只有10%。“很多船东在赌,市场好我买,不好我就弃,拿10%的定金赌100%的收益,把90%的风险转嫁给船厂。”王超英提醒,省内企业对此一定要高度警惕。

“散货船为主”格局亟待打破

船舶工业是国家和省里确定的严重产能过剩行业。王超英认为,这其实是一种结构性过剩,“一般性的造船领域确实存在着过剩问题,高端领域我们难以涉足,即使中端也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转型升级空间很大。

来自省国防科工办的信息显示,目前,我省有船舶企业107家,其中造修船企业54家、海洋工程装备企业7家、游艇企业9家、配套企业37家,具备600万载重吨造船、50万标准吨海洋工程装备、千艘游艇的生产能力。2013年,全省船舶企业完工交付船舶328.3万载重吨,完工量占全国的7.2%,仅相当于江苏的25%、上海的39%、辽宁的47%。与上海、辽宁、江苏等先进省份相比,我省船舶产品层次偏低,主要以附加值较低的散货船为主,2013年全省71%的造船完工量为散货船。

对整个产业来说,出路只有转型升级。王超英认为,转型升级对山东船舶工业来说,就是要做强做优船舶制造业,快速壮大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积极培育发展游艇制造业,大力提升船舶配套服务业。行业管理部门不可能把所有企业都保下来,也不可能让所有企业都死掉,最终还是要靠市场机制来解决问题,落后的不淘汰,优势的也成长不起来。

END

关键词: 山东造船业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