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强:我国已成名副其实第一造船大国

2014-09-01 08:17 | 中国船舶报 船界人物


 ——中船集团副总经理吴强谈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

“小平同志对中国船舶工业特别关心。他在第三次复出之后不久的1977年12月6日,即提出了‘中国的船舶要出口,要打进国际市场’的重大决策。在随后的4年多时间内,他又先后11次谈到了船舶工业的发展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明确了船舶工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战略,为船舶工业跻身世界经济大舞台指明了航向。为帮助船舶工业开拓国际市场,小平同志还亲自接见香港船王包玉刚先生。30多年过去了,可以告慰小平同志的是,在中国造船人的不懈努力下,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造船大国!”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吴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感慨万分。

“今天,我们重温小平同志关于船舶工业改革、开放、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就是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举行的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强调的那样,学习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不断开拓创新的政治勇气、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继续沿着小平同志为船舶工业指明的方向,坚定信心,勇担使命,继续走国际化、市场化之路,全面深化改革,加强自主创新,推进全面转型,大力调整结构,引领中国海洋装备产业发展,努力把中国建设成为世界海洋装备强国。”吴强表示。

接轨国际 勇闯市场

为中华民族走向海洋奠定装备基础

海洋强则中国强,海洋梦支撑中国梦。党的十八大作出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和强大国防的战略部署后,“经略海洋,拥抱深蓝”的梦想正在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乐章中的最强音符。

“中国最先走向海洋的是什么?是装备!”吴强指出,在小平同志对船舶工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指引下,船舶工业以出口为突破点,对接国际造船规范,在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基础上,全面消化吸收并加以再创新,使中国造船业在国际船市几度沉浮的形势下异军突起,迅速成长为我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之一。在经过二十多年持续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丰厚积累之后,中国造船人又抓住2003年到2008年全球船市空前兴旺的机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这为中华民族今天走向海洋、经略海洋打下了物质基础和装备基础。”

“船舶工业还是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先锋。”吴强介绍,1979年,小平同志最早提出了要组建造船公司的设想。根据小平同志的指示,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直接关怀下,1982年5月,原六机部合并原交通部部分造修船企业,成立了我国第一个打破部门和地区界限、按行业实行联合和改组的专业公司——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使其成为面向国际、国内市场的经济实体,标志着我国船舶工业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毫不夸张地讲,原船舶总公司事实上支撑了整个中国船舶工业的发展。”吴强笑言道,“长城内外、大江南北,遍布原船舶总公司培养的人才。原船舶总公司的人才、技术和管理输出,使得中国船舶工业呈现出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强大活力。”

“30多年来,船舶工业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小平同志的重要指示,贯彻改革开放的方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技术上与国际接轨,不仅推动了民船建造水平的提升,同时也促进了军工科研生产,使我国军船建造技术上了一个新台阶。”吴强指出,在军船方面,中国船舶工业形成了水上、水下装备一体化的研制体系,为人民海军提供了包括核潜艇、常规潜艇、导弹驱逐舰、导弹护卫舰等高精尖装备在内的大量先进舰艇,使人民海军初具国际远洋海军雏形,为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保护海洋领土安全、保护我国海上贸易通航安全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在民船方面,众所周知,我国造船完工量按载重吨计已经连续4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船舶工业为国内建造了数千万吨各类民用船舶,支撑了国家的改革开放。

“在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三大主力船型领域,我们现在不仅大,而且强,自主化配套可供给率已达80%以上,总体建造水平和质量不逊韩、日。”吴强指出,除三大主力船型外,中船集团在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船、“海洋石油981”号深水钻井平台、30万吨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大型集装箱船、“雪龙”号科考船、“远望”号测量船等高端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领域也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厘清认识 坚定信心

中国在双高船及海工领域更具竞争优势

“中国船舶工业的发展,实际上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也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一个显著标志。”吴强指出,中国船舶工业在小平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指引下,从过去的一穷二白发展成为今天的世界第一造船大国,我们坚信经过努力今后也完全可以实现由大到强的目标。 

吴强指出,船舶工业在国际范围内的产业分工可以分为三大领域,即三大主力船型、双高船和海工装备、研发设计以及机电液控一体化的机电配套设备。然而,时下有一种比较普遍的论调认为,尽管中国在三大主力船型领域拥有毋庸置疑的国际竞争力,但要与造船发达国家在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和海工装备领域展开竞争,则会失去自己的优势。

“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吴强特别强调,“恰恰相反,基于双高船及海工装备与三大主力船型同属总装建造的范畴,双高船及海工装备单位价值所需工时相对更多的特点,双高船及海工装备既有高技术密集特性,同时更有高劳动力密集特性,因此我们在高端领域更具竞争优势!”

吴强表示,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比,中国的技术、资金和工业基础比较雄厚,与造船发达国家比,中国劳动力成本相对便宜。“我们有先进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难以同时具备的综合优势,特别是在进军双高船及海工装备领域的过程中,中国船舶工业的传统优势不仅没有被削弱,反而更加强化了!”

吴强以近年来海工装备市场格局的变化为例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指出,海工装备属于典型的国际化集成总装建造,中国船舶工业由于具有综合比较优势而在这一领域显得后劲十足,发展势头迅猛。比如,在自升式钻井平台市场,2012年新加坡还占据70%的市场份额,但到了2013年,这一形势就发生了逆转,中国已经占据了约70%的市场份额,而新加坡则下降至约30%。“实践告诉我们,双高船及海工装备的总装建造绝对没有想象的那么高不可攀。”

“基于以上理由,我坚信,到2020年,中国必将在双高船和海工装备市场超过韩国,从而在世界船舶工业范围内成为总装建造最强国!”吴强斩钉截铁地说,在以三大主力船型为代表的通用型船舶领域,中国的市场份额已经稳居世界第一,而且还会继续上升,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使然,是不可阻挡的大趋势;在双高船和海工装备领域,目前韩国暂居第一,但中国将很快迎头赶上并实现超越。

“真正的‘硬骨头’,则是在目前主要由欧美国家掌控的研发设计以及海工装备所需的机电液控一体化的机电配套设备领域,当然,还包括豪华邮轮以及少量特种船舶的总装建造。”吴强表示,“在这一领域的博弈竞争是相对较长期的、艰难的,走国际合作、并购品牌、培育自主知识产权之路会相对缩短赶超时间,只要措施综合使用得当,在这一领域2030年前实现赶超欧美的目标是有可能的,届时中国才能成为真正的世界造船强国!”

面向海洋 开创未来

引领中国海洋装备产业继续前行

船舶工业被喻为“面向海洋的装备业”,是为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海洋权益提供关键装备和核心技术的基础性产业,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最能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工业技术水平。

“中国正在实施海洋强国战略,而经略海洋、宣示海权,离不开海洋装备,这就为中国海洋装备特别是高端海洋装备产业提供了无限发展的空间。”吴强表示,中船集团是中央直接管理的特大型军工企业集团,以“海军装备建设的中坚,全球航运事业的伙伴,海洋资源开发的支撑”为企业使命,肩负着为实现这一国家战略提供重大技术装备的重要职责,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为此,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小平同志关于船舶工业改革、开放、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和执行中央的战略部署和要求,以深化改革、自主创新为强大动力,以全面转型、调整结构为主攻方向,由船舶建造向海洋防务装备、海洋运输装备、海洋开发装备、海洋科考装备等四大类海洋装备研发、设计、制造领域全面进军,履行好保障国防建设和引领中国海洋装备产业发展的责任与使命,努力成为中国与世界海洋装备强国竞争的引领者,成为实施国家海洋战略、保卫海上发展权益和维护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支撑力量。”

“近两年来,中船集团不断推进全面转型发展战略,实现了良好开局。我们探索创新商业模式,提出‘产融结合’发展战略,成立了中国船舶(香港)航运租赁有限公司,推动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相结合,充分发挥其租赁杠杆作用和境内外平台的资本聚集及放大作用,以及处于市场前沿,与航运业、金融业关系密切的优势,及时为成员单位提供信息和服务,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吴强特别强调,“这是中船集团的有效探索!2013年,中船租赁累计下单金额超过170亿元,2014年将实现下单金额230亿元的目标。可以说,其在商业模式上的不断创新和正向引领新造船市场价格走势的能力得到了市场的检验,为中船集团全面转型发展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重温小平同志关于船舶工业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要求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激情进取,遵循市场规律,不断激发活力、提高竞争力。”吴强指出,在三大主力船型、双高船和海工装备领域,中船集团必须对标国际先进,努力补足组织管理、劳动效率低等“短板”,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同时增强信息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推动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以信息化推动船舶工业现代化;在研发设计以及高端机电液控一体化的机电配套设备领域,中船集团必须进一步加快科技产业化步伐,做好长远规划,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的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方向和路径,通过扩大与外资、民间资本和金融资本等各类投资主体的合资合作,并购、重组、整合海外机电配套资产以及研发设计软资产,以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激活发展动力。

“当前,全球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攻克海洋开发高新技术难关的热潮已经兴起,中国周边海域的争端也风波不断。在此形势下,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和强大国防的战略部署。可以说,千百年来,虽然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但由于对海洋的认识不足,百年来历经深重灾难,今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征途中已须臾离不开海洋,离不开海洋强国建设。”吴强最后指出,海洋梦已经自然地融入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指向的中国梦之中。“在此千载难逢的重要历史关头,我们要继续以小平同志对船舶工业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把握世界脉搏,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奏响进军海洋的号角,引领中国海洋装备产业发展,努力把中国建设成为世界海洋装备强国,用海洋梦托起中国梦。这是全体中华儿女,更是我们中国造船人责无旁贷的使命。”

END

关键词: 吴强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