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船机依靠技术创新驱动企业转型升级

2014-11-11 17:04 | 国际船舶网 配套动态


在当前严峻而复杂的市场环境下,武汉船机能不断取得新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坚持技术进步与创新驱动。

一、完善科研经费投入长效机制

建立有效的科研投入保障机制和科研立项管理制度,紧紧围绕公司生产经营需要和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瞄准市场需求,对标国际一流,并与国家重点科研计划和产业化成果评价要素结合,深入开展公司和技术中心两级科研立项实施,确保科研经费足额投入和规范使用。近3年来,武汉船机自主科研投入经费6亿多元,立项实施科研项目600多项,申报各类技术专利380多项,新产品的贡献率达65%;在集团公司的带领和指导下,积极争取国家科研立项,获国家级科研项目30余项。

二、健全研发队伍激励培养机制

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培养机制,促进技术人才成长和团队成熟。一是进一步完善技术中心管理体系,理顺技术岗位和技术管理岗位之间的关系,规范技术岗位和技术管理岗位的晋升渠道,形成由专业模块负责人、项目负责人、总设计师与总工艺师构成的技术研发线,由专业室主任、专业所所长、技术中心主任构成的技术管理线。其中总师级技术岗位与公司高管人员级别相当,所长级岗位与公司中层副职相当,并建立了相应的岗位考核和末位淘汰机制。二是建立较为完善的技术创新绩效考核评价与激励机制,在对技术中心按照人均年薪标准确定工资总额的基础上,将绩效分配与项目承担及工作量挂钩,适当拉开技术人员的收入差距,最高收入与最低收入相差3-5倍,促进了技术人员自我提升和团队均衡发展。公司还设有专利和科技成果等奖励基金,并探索建立了技术创新中长期激励机制,对创新成果转化为产品并实现销售的,以销售额和销售利润为基数,按比例奖励技术团队,奖励时效以8年为期限,稳定3年后逐年递减,真正体现了技术要素参与收入分配。

三、建立有效的新产品市场推广应用机制

由研发团队承担首台首套产品的市场推广,建立研发团队面向市场的售前技术服务机制,强化研发人员市场意识,加强技术开发与市场开发的融合,准确理解用户需求。建立面向新产品售后技术服务与保障机制,研发团队参与或承担新产品售后技术服务与保障过程,及时进行新产品售后信息技术分析,促进新产品不断完善。

四、健全完善产品技术体系和产业技术链

不断完善产品模块化、标准化、系列化技术体系。一是围绕产业化发展要求,明确从产品到系统、系统到总成并逐步向服务领域发展目标,以行业领先为原则,以集成设计、核心制造、总成配套为目标,开展关键技术及产品的研发。二是满足产业发展需要,完善核心制造和实验验证能力。三是及时开展标准化、模块化、系列化研究,形成标准化产品系列型谱和技术标准规范体系。四是通过实船应用及服务跟踪,实现技术文件优化、固化、标准化。五是围绕核心产业技术与产品型谱规划,整合产业技术链,形成核心技术的持续提升机制。六是构建模块化专业技术团队。

利用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推进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一是基于数字化样机技术开展产品设计,提高设计水平和质量。二是基于可靠性设计,开展系统监测、控制系统设计和可靠性试验,确保产品性能和质量。三是基于系列化设计开发,建立定型产品数字化设计平台,固化核心设计技术,统一技术规范和标准。四是建立产品设计流程和控制体系,形成协同研发工作平台。五是在集团公司产业规划格局下,未来2-3年,建立机匣等舰船装备高精度核心零件的高效精密加工生产线和数字化车间,全面提升公司高端制造能力。

五、技术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取得的成效

经过多年强化创新和调整结构,武汉船机在巩固舰船配套优势的同时,一批重点非船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经济总量构成由船品比重超过70%,调整到目前非船比重超过70%,基本形成舰船装备、民船配套、港口机械、焊接材料、海工装备和桥梁支座六大产业板块,呈现出多业并举和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实现了由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转变,由单台设备制造向系统集成转变,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由生产制造型企业向科技创新型企业转变。掌握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技术要素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显,新产品对企业的贡献率显著提升,有力支撑了武汉船机从生产制造型企业加快向科技创新型企业转变。

END

关键词: 武汉船机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