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为:山东海运不走寻常路
2014-11-17 08:39 | 青岛财经日报 船界人物
时代的脚步总是会将发展中的企业“分门别类”,通过市场考验成为“优胜”的企业,总会有他们的独到之处。
如今,运价的节节下探,使得航运业在寒冬中的复苏显得有些缓慢,作为航运业的经济指标,BDI指数依然徘徊在1000点上下。航运市场的持续低迷,导致大批航运企业不得不“缴械投降”,不少船厂也纷纷关门大吉,而山东海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海运)却依然有信心能够实现净利润大幅增长。
在“退潮”时勇进,在低迷时崛起,以干散货运输、液体散货运输和海洋工程装备为“三驾马车”的“差异化”发展模式是山东海运应对市场的“法宝”。明年,山东海运将实现“十二五”规划设计目标,以“打造海洋运输物流企业集团”为支点,继续撬动航运业的“春天”。
“降本增效”提升市场竞争力
从“一块漂浮的钢板就能赚钱”的时代,跌落到持续低温的“严冬”,降本增效成为航运企业突围市场的良策。“在目前的市场形势下,有效降低刚性成本是增效的必选举措。”山东海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大为告诉记者,“我们新建造的25万吨级矿砂船油耗几乎与18万吨矿砂船持平,但却可以多载7吨的货物,这是另一个意义的降本。”
如果说船舶的低成本让山东海运赢在了“起跑线”,那么“小资本撬动大资产”则成为其发展的“助推器”。王大为给记者举了个例子,“融资租赁是当前船舶融资的主要途径。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以不到20%的自有资本就能够实现运力构建规划。比如总值为10亿美金的船队,按照目前的融资比例,只需要不到2亿美金就可以获得船舶的使用权。这样一来,不仅分散了风险,同时也提高了市场应变能力,更提升了资产配置的灵活性。”
虽然整个航运市场处于低谷,山东海运的成立也恰逢全球航运业近年来影响最严重、最持久的一次严冬期。但是山东海运巧妙地“借力打力”,把“生不逢时”成功诠释为“生逢其时”。除低成本入市外,“大客户”战略是山东海运长线发展的稳定基石。
“我们与必和必拓公司签署了1亿吨铁矿石运输项目,为该项目量身打造的4艘25万吨新型矿砂船是该类型全球首制船,不仅满足澳大利亚黑德兰港的水深要求,而且节能环保,船舶利用率高。同时,公司还与另一家矿业巨头签署了超过5亿美金的合约,就该合约租入了4艘40万吨级矿砂船。”王大为表示,“私人定制”的一系列举措,使得货源被锁定,实现了船货的良好匹配,不受市场波动的影响,从而有效地规避经营风险,保证了稳定的利润。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航运市场整体低迷的形势下,液散运输领域却呈现出勃勃生机。为此,山东海运看准时机,组建了国内首个专业液化石油气船经营团队,目前除运营的3艘LPG运输船外,还有6艘VLGC正在韩国建造。王大为告诉记者,“随着大气治理、节能减排等工作的不断深化,以LNG、LPG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市场需求旺盛。而中国化工产业的迅猛发展,使得市场对LPG的需求也在大幅增长。LPG运输领域属于航运细分市场,全球仅100多艘超7万立方米的专业船舶,专业程度高、利润丰厚、竞争者少,属于"蓝海地带"。以市场为导向,按市场规律办事,是差异化发展的内核。”
由此,山东海运的船队将美国等地的液化石油气,巴西、澳大利亚的铁矿石,阿根廷、加拿大的粮食,以及印尼、南非的煤炭,源源不断地运到中国及世界各大港口,逐渐成为连接世界各国贸易的“纽带”。
“多元化”触角延伸海工装备业
在开疆辟土的内在召唤下,很多企业打着“多元化”的旗帜高歌猛进。然而山东海运却坚持“战略匹配”原则,推行产业链“相关多元化”。2014年,山东海运联合山东海洋投资有限公司,委托上海外高桥(600648,股吧)造船公司建造2艘CJ46、2艘CJ50高性能自升式钻井平台,未来将在阿拉伯海、墨西哥湾、北海进行石油勘探及开发。
“海洋中的石油储量要远大于陆地的石油储量,如果能够在海上实现钻探,未来全球能源的市场将不可估量。”王大为告诉记者,以世界最大的班轮公司马士基为例,即使已经跻身集装箱市场份额排行“老大”的位置,依然大举进军海洋钻井领域。
“相关多元化”已然成为山东海运发展过程中的代名词。作为“第四代国际航运产业服务集聚区”,正在建造的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将发挥其政策洼地、金融服务、产业联动、专业配套、商业专属“五位一体”的独特价值,为航运产业上下游的配套企业提供了一个新的生存及发展空间。
随着《国务院关于促进海运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大力发展航运服务业”成为海运业热词。大连、天津、宁波、广州等沿海城市纷纷主打“航运牌”。比如大连产业园区增加船舶交易,上海增设通关平台,宁波包括大宗物资交易平台。“我们希望能够把与航运相关的企业、机构、科研院校等集结在一起,打造航运垂直产业园区。”王大为表示,“目前该中心已完工30%~40%,预计将于2016年底投入使用。”届时,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将发挥产业聚集效应,成为集聚区航运业的核心与孵化器,以及航运服务要素集聚基地,港航大数据中心,绿色、智能化航运服务解决方案提供中心。同时,山东海运还将着力打造“中国航运产业发展联盟”,强化产业链粘合度,实现全产业链的辐射和延伸。
打造海运商业模式“风向标”
王大为认为,在完全开放的航运市场环境下,航运企业的成功与否,不在于运力的多少,规模的大小,而是科学的商业模式,能否成为企业健康发展的载体。“我们不能满足于传统的物流模式,仅仅负责把货物从甲地运送到乙地,客户只为运费买单。山东海运未来的目标是为客户量身定制整套的第三方物流解决方案,努力降低物流及仓储成本,为企业提供铁矿石、煤炭、铝矾土等原材料的轻库存供应链服务。”
“为了进一步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打造新型商业模式,我们成立了"山东海运联盟",通过模式创新整合航运资源,达到资源配置最优化、成本控制和抗风险能力最佳化、综合经济效益最大化。为长期处于低增长市场环境下的航运企业,提供了规范的市场环境和全新的行业发展思路。”王大为表示,淡水河谷和民生租赁等多家知名公司已陆续加入联盟,目前入盟的船舶已经超过200万载重吨。
回望山东海运一路的发展轨迹,不难看出,商业模式决定了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山东海运联盟”的成立,无疑为山东海运拓宽了未来的发展空间,无论是干散货运输、液体散货运输、海工装备产业,还是青岛航运中心,都将带来更多的资产收益和增值,从而破题山东省长期以来饱受“港强航弱”困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