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保险业现中外竞争

2014-11-18 13:34 | 航运交易公报 船舶金融


美亚财险是首家获批筹建航保中心的外资独资险企。对此,中资险企表现很淡定,丝毫不担忧其会形成竞争,它们认为“菜还没上桌”。

11月6日,中国保监会官网消息显示,关于设立美亚财产保险有限公司(美亚财险)上海航运保险运营中心(航保中心)的请示已于11月3日获批。

美亚财险因此成为首家获批筹建航保中心的外资独资险企。它的设立是否会对中资险企形成威胁?其建立航保中心的目的是什么?

中资险企淡然处之

美亚财险既是首家获批筹建航保中心的外资独资险企,也是中国保监会今年批准在上海筹建航保中心的第3家保险企业,之前中国保监会批复了大地和人保两家险企在沪筹建航保中心。

自2009年4月29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意见》),决定将上海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开始,人保、太保、平安、阳光、永安5家险企陆续在上海设立航保中心。截至目前, 设立航保中心的中资险企已上升至9家,分别为太保、平安、人保、阳光、永安、华泰、天安、大地以及国寿财险。据悉太平保险目前也正在积极准备筹建航保中心。

中资险企航保中心仍在陆续筹建,以美亚财险为代表的外资险企也急不可耐地加入进来,这是否会对中资险企形成竞争?《航运交易公报》记者走访了多家中资险企,对此,它们的表现都很淡定,均表示不必担忧。

首先,目前已成立的9家中资险企的航保中心,并没有什么实质性业务进展,缘于没有获得什么实质性“福利”,因此认为外资险企短期内也捞不到什么好处。

其次,外资险企在上海所占份额甚小,就算抢去一些业务,数量也有限,相对中资险企近乎垄断的市场份额来说微乎其微。根据中国保险统计信息系统数据,截至9月底,上海市原保险保费收入累计774.56亿元,同比增长20.7%;财产险原保险保费收入264.53 亿元,同比增长12.25%。其中,中资财产险收入为246.3亿元,所占市场份额为93.1%;外资财产险收入为182.29亿元,所占市场份额为6.9%,若摊派到各外资险企,所占市场份额那就更少。以所占市场份额最大的安盛天平沪分为例,也只不过占1.71%;其次是美亚沪分,所占市场份额为1.58%;三井住友沪分位居第三,为0.67%。

最后,外资险企的加入有助于刺激中资险企研发、丰富保险产品,对中资险企来说也是件好事。竞争越充分,市场份额会更加平均,从而有利于整个市场发展,对客户来说也更加有利,因为可选择的险企和产品更广。

建航保中心图发展

业内人士向《航运交易公报》记者坦言,目前中资险企在上海设立的航保中心业务进展情况不怎么样,除了太保的航保中心在真正经营外,其他险企的航保中心都只是“避税”的壳。

美亚财险建立航保中心的目的是为了避税吗?据知情人士表示,美亚财险在上海已有分公司,《意见》明确指出对所有在上海地区与国际航运相关的保险业务免征营业税,因此可以推断美亚财险上海分公司早已享受到了免税的“福利”。既然已经享受免税,那为何还要建立航保中心呢?业内人士猜测,美亚财险在上海之外的其他地区,如北京、广东、深圳、江苏和浙江等也设有分支机构,设立上海航保中心的目的之一在于可以通过该中心为其他地方分支机构的水险业务免5%的营业税。还有另一种较大可能是,美亚财险想借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契机,改变其现有的销售模式,通过航保中心的品牌,开展再保险业务等。对此,美亚财险上海分公司工作人员向《航运交易公报》记者给出的答案是:“我们看中的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将给航运保险业带来的发展”。

美亚财险筹建航保中心获批后,是否会因此为外资险企打开大门,将来会有更多的外资险企抢注航保中心?某中资险企高管对《航运交易公报》记者表示,这样做的意义不大。三井住友上海分公司相关工作人员也向记者表示,就算政策完全开放,外资险企也无法与中资大型险企匹敌,因为中国银监会要求外资险企中国分公司必须独立运作,单独承担业务,且资产方面不能与国外母公司共享。这就意味着外资险企中国分公司运作资本受到制约,从而限制了其业务的发展。

END

关键词: 航运保险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