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滨:南通中远海工“少帅”

2014-12-19 08:49 | 南通网 船界人物


何滨带领的启东海工80后团队

何滨从一名跟随着师傅手把手识图、画线、烧电焊的青涩毕业生,到担任世界首制圆筒形深水钻井储油平台“希望1号”“希望2号”建造经理、“希望3号”项目经理,运筹帷幄统帅“多国部队”,只用了9年时间。这不仅是一个年轻人实现自身价值的励志故事,更折射出南通建世界一流海工平台的海洋强国梦。

昨天早上七点刚过,一轮红日在南黄海海面上缓缓跃升,何滨早早来到中远海工启东基地,套上工作服。此时是接近0℃的低温,凛冽的海风吹得他打了个寒颤,不过他已经习惯了艰苦的工作环境,对此毫不在意,满脑子盘算着当日的工作安排。“高德三号正在滑道上进行合拢施工,今天有几项技术难点需要会商。”何滨用保温杯暖了暖手,掏出记录本:“高德四号正在南通、启东两地车间里分段制作,抽时间还要关注下进度。”

一年前,记者采访何滨时,他正忙于“希望3号”深海钻井平台的交付,记得他说希望忙完这个大项目后能回黑龙江省乌苏里江畔的鸡西市看看父母,也好想陪陪幼儿园的闺女多上几堂亲子课。可惜,这些事情依然列在何滨的愿望清单上,尚未实现。从“希望3号”下来,他旋即接手了英国船东的两个半潜式海上生活平台,从钻井平台转战到生活平台,需要能提供500名船员的生活居住功能,从设计到制造有很多不同之处。作为项目负责人的何滨,他和团队一起把精力都放在优化施工方案、提高技术可靠性上。

“攻克技术难关要有一股劲,一股不服输的劲;和外国专家共事要有一口气,一口为国争光的气!”回忆起两年前“希望2号”在巴西海域海上作业期间,共有来自18个不同国家的人员一起工作,何滨深感那段日子是促使自己成长的宝贵经历。“一切凭本事说话,不仅思路要创新、技术要过硬,还必须具备多方沟通的亲和力。”令何滨颇感自豪的是,如今率领的40多人技术团队,全是自己培养的中国人。“过去我们向外国专家求教,后来我们和外国技术行家商讨,现在我们完全依靠自主的技术力量,就可以令中国制造让世界信服,赢得国际主流客户的认可。”凭着这股子劲头,何滨团队让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世界海工装备一流企业同台竞技的舞台上。

当天中午,何滨一直忙到十二点一刻才吃上午饭,三下五除二扒完饭填饱肚子,稍事休息一刻钟,他又投入了下午的工作,深夜十点下班,这对于他来说已是常态。“高德三号明年2月就面临交付,眼下正是施工关键期,每个环节都不能懈怠;高德四号预计2016年7月交付,从分段制造开始就必须高标准。”

十年时光,足以让一个豪迈的北方汉子融入南方这座灵秀的城市。“选择南通,是我的幸运!”何滨在这里收获了事业、爱情、家庭,找到了人生的价值和心灵的港湾。从世界最先进圆筒形超深水钻井平台“希望 1号”到“希望 3号”,何滨为本土船舶企业进军海洋工程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国际海工领域声名赫赫的“少帅”。也许有人羡慕他的幸运,但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头脑。外人只看到何滨操着一口流利英语和各国技术专家对话、惊诧于他总是敏锐发现技术的突破口,却很少有人知道:在安装第一台推进器时,他和同事40多个小时没有睡觉;任务在身时,他吃饭、走路、睡觉都在想项目;经过25个小时的飞行后连续作战,他用4天时间在陌生的巴西海湾完成了8台推进器的安装工作;他总结提炼出安全“每日一问”、调试“每日一课”、英语“每日一句”等学习方法,领航团队共同进步……

这是一个有梦可追的时代,这是一个平凡人亦可大放光彩的时代。“若是离开国富民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开南通海工产业不断向高、新领域进军的大环境,我的个人理想恐怕是难以实现的。”何滨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海洋强国梦为我们放飞自己的梦想提供了平台和土壤,我将一路带着创新的激情,做永远的追梦人!”

END

关键词: 南通中远船务启东中远海工何滨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