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兰信有望冲击首批创业板
2009-08-27 08:05 | 国际船舶网 配套动态
北京海兰信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在积极筹备上创业板之事已经不是秘密。早在一年前,业界传出有望成为冲击首批创业板上市的13家企业名单中,海兰信公司就已经赫然在列。这几年来,近40岁的公司董事长申万秋带领的海兰信就像一艘小舢板,在创业的河流里颠簸飘摇,如今眼看就要驶入“创业板”的资本海洋。
不过对于业界传言,海兰信公司则拒绝给出任何评论。
从“黑匣子”开始
申万秋的创业源于一个神秘的词语,黑匣子。它就像电脑的硬盘一样。可以保存航天、航海中的各种数据记录。
2001年初,一个偶然的机会,中远集团委托海兰信自主研发黑匣子,以便履行国际公约。那以后,这一大一小两家企业便有了渊源。
随后,海兰信公司正式成立,这是一家由清华学子创办,中远集团、清华大学为主要股东,致力于发展中国船舶配套电子产业的高科技企业和软件企业。公司总部位于清华科技园科技大厦,生产基地设于北京昌平。公司现有员工150多名(含下属全资子公司),专业覆盖计算机、通讯、机械、自动化、工商管理等多个领域,70%具有本科以上学历,高层创业团队主要毕业于清华大学。
海兰信公司公开资料显示,海兰信公司主要产品为船载航行数据记录仪系列产品、船舶远程监控系统、船舶自动识别系统、船舶操舵系统、船舶通信控制模块、船用导航雷达、电子海图等。除船用雷达外,其他产品全部为自主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其中,主打产品“黑匣子”——船载航行数据记录仪,在国内首家通过多个国际船级社的认证(包括中国、英国、美国、日本、欧盟、俄罗斯等),和德国BSH实验室的检验,已安装在上千条远洋船上。
受惠中关村创新基金
海兰信的创业之路,和中关村创新基金结下不解之缘。据一位行业内人士向CBN记者透露,截至目前,海兰信公司共获得过三次创新基金的支持。
海兰信公司第一笔创新基金于2002年获得。据悉,在此之前,公司仅经过一年的发展,规模不大,注册资金为100万元,并处于产品研发阶段,只有少量销售,公司的产品仅有船载航行数据记录仪一种。
第一次拿到中关村创新基金后,海兰信选择了按国际标准开发产品。一年之后,这家并不被人看好的小公司独家通过了国际认证,具备了进入国际市场竞争的资格。
成为国内领先企业后,海兰信借助国际合作,向更广阔的船舶电子配套产业进军,尝试拓展产品线。
2008年3月,海兰信有限公司全体股东共同作为发起人,将海兰信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北京海兰信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了上市前股改的重要一步。
值得一提的是,此时全球陷入经济危机的恐慌中,这一年,同样依靠中关村创新基金的支持,海兰信加强产品研发的管理力度,在提升产品性能、增强稳定性、降低成本方面加大投入。公司与保加利亚Vavigate公司合作成立了北京海兰加特导航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面向国际市场的船用航海雷达。
同时,海兰信公司在印度、日本、韩国、新加坡、俄罗斯、比利时、西班牙、法国、加拿大、美国、巴西等29个国家建立了46家服务代理商和9个备件供应点,充分地迎合了国际市场的需求。
这一步,让海兰信2008年出口创汇达到500万美元。同年企业纳税超过1000万元。
2009年年初,深圳力合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与北京海兰信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签署增资协议,成为公司新股东。原股东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也对海兰信追加投资。
对于公司未来发展,一位接近该公司人士透露,一方面,海兰信公司的主要市场仍在中国,继续为在中国建造的船舶提供系统化的导航电子产品。但挑战在于,单船的销售额从目前的几十万元人民币向几十万美元转化,这将使得这家公司在行业内更加拥有话语权。
另一方面,海兰信计划在德国汉堡建立技术分中心,吸引有成熟经验的跨国研发人才,并以此为平台整合国际技术资源,确保公司与国际前沿技术同步。
建立全球服务网也将是未来发展的重要一步,其计划建立80个左右网点,使得全球客户能在任何时候都能使用到便捷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