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名单”船企金融财政政策将出台
2015-01-27 08:27 | 国际船舶网 船舶金融
入围“白名单”船企或将很快迎来“春天”。
据悉,关系到“白名单”船企的《金融业支持船舶工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已获国务院通过,近期将有望出台。
有消息人士透露,去年年底,该《意见》就由中国人民银行出具,随后征求国家各部委意见,完善之后递交至国务院。
该意见的主要思想就是重点支持船舶工业。该人士表示,《意见》主要包括六个方面:对符合规范的标准船舶企业加大扶持力度、支持卖方信贷、拓宽融资业务、保险水平规模及保险费用、鼓励社会资本、扶持海工业务等。
业内人士称,“船企‘白名单’出台后,还需要具体的金融财政政策支持入围船企,这是航运振兴规划的落实”,“当前融资困难已经成为造船业的一大难题,如果有支持政策出台,造船业尤其是“白名单”船企有望迎来‘春天’”。
工信部装备司副司长李东此前曾表示,“金融业的支持对于船舶工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加速发展方式的转变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针对“十二五”期间我国船舶工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李东呼吁金融业给予船舶企业发展以大力支持。首先,继续加大对骨干船企的支持力度。金融机构应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把信贷投向与产业政策协调配合,根据产业政策导向和发展重点合理配置融资资源;加大船舶出口买方信贷资金投放及保函发放力度,帮助骨干船企稳定现有出口船舶订单和积极争取新船订单,使融资竞争力转化为接单竞争力;结合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有效控制和压缩对落后产能的信贷投放。其次,以金融手段促进船舶产品结构调整。目前,我国船舶工业高端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仍然不高,产品结构升级已经成为船企在多变的市场中取得发展的必经之路。金融机构要对船企发展绿色节能型船舶和高技术船舶给予更多的金融支持,特别是对于一些涉及金额较高、技术含量较高的战略型、里程碑式产品,支持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最后,应支持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等新兴产业发展。我国船舶工业在海工领域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和韩国等先进国家相比依然存在一定差距。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专项规划,以扶持海工装备产业发展。金融机构要加大对重大海工装备项目的融资力度,促进我国海工装备市场份额的快速提高。
2012年以来,低迷的航运市场严重冲击了造船市场,三大主流船型市场成交量出现较大幅度萎缩,船舶融资市场也呈现萎缩态势,国际传统船舶融资银行纷纷缩减船舶信贷规模。但在此期间,国内的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等却加大了对节能环保和高附加值、高技术船舶的支持力度,加强了与骨干船企的战略合作,为稳定航运市场和造船企业生产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