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十大事件揭晓
2015-02-13 08:36 | 新华网 船舷内外
2014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继续劈风斩浪。近日,新华社上海分社、中国金融信息中心、新华08上海总部联合评选出“2014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十大事件”:
1、国内首个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洋山深水港区四期工程开建,集疏运体系进一步优化
2014年12月23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四期工程正式开工,设计年通过能力为630万标箱,该项工程预计2017年建成。洋山深水港区四期工程的开建,将进一步夯实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硬件基础,增强上海服务长江流域、连接世界和通达全球的能力。
2、全球最大集装箱船“中海环球”轮首航上海港
2014年12月8日,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船——1.91万标箱“中海环球”轮首航上海港。“中海环球”轮集成了世界先进航海技术,一次最大可装载近2亿个平板电脑。“中海环球”轮的首航,意味着中国航运企业船队转型升级步伐的加速,依托上海自贸区优势,不断优化供应链服务。
3、浦东机场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5000万人次
2014年12月19日,浦东机场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5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连续7年世界排名第三。5000万人次意味着浦东机场正式跨入世界超大型枢纽机场“俱乐部”。
4、国际海上人命救助联盟亚太中心、上海国际航空仲裁院等功能性机构接连落沪
2014年以来,国际海上人命救助联盟亚太中心、上海国际航空仲裁院等重点航运服务机构相继落户,中国贸促会上海海损理算中心、中国船舶动态监控中心、中国船舶油污损害理赔事务中心等相继获批或成立。一系列国家级和国际性航运专业功能性机构的落户,不仅拓宽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服务半径,还大大提升了上海配置国际航运资源的底气。
5、启运港退税试点扩围,中资非五星旗船沿海捎带业务实施
2014年12月,“中远泗水轮”捎带895标箱货物从上海港驶往天津港和青岛港,标志着上海自贸区中资非五星旗船沿海捎带业务试点正式启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将为货主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经济的服务和更多样化的选择,吸引原本在境外中转的货物回国中转,降低我国外贸企业物流成本。
6、海空国际中转集拼业务齐头并进
2014年,上海洋山保税港区和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分别有一家试点企业完成海运国际中转集拼业务试点。机场货邮国际中转业务规模逐步拓展,DHL新增两条国际中转集拼航线。这项试点有利于上海吸引更多国际中转货源,也标志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监管和服务能力的提高。
7、自贸试验区推动港航业扩大开放,首批外商独资国际船舶管理公司在沪成立
2014年,上海自贸区国际船舶代理、国际海运集装箱站和堆场等业务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5家外商投资船管公司相继在自贸区成立。这既展现中国不断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的趋势,也为提升上海现代航运服务水平注入新的活力。
8、航运金融加速跑,标准船舶融资租赁合同、航运保险协会条款相继推出
2014年7月,以船舶融资租赁为主要内容的《航运标准合同系列(上海格式)》第二分册在沪顺利首发;9月,上海航运保险协会开发完成首个协会条款——无船承运经营者保证金责任保险条款。借助自贸区优势,上海在融资租赁、航运保险和航运运价衍生品等航运金融领域大胆创新、加速发展。
9、邮轮旅客吞吐量突破100万人次,吴淞邮轮码头二期工程获批
2014年,上海邮轮旅游出现井喷式发展,实现旅客吞吐量121.5万人次,同比增长60.6%,全国占比超过七成。吴淞邮轮码头二期工程获批,建成后有望成为亚太区域规模最大的专业邮轮码头。国内第一家邮轮票务服务平台上线,第一次承修大型国际邮轮……在上海建造豪华邮轮,未来也值得期待。
10、“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首次发布,上海排名第七
由新华社国家金融信息中心指数研究院联合波罗的海交易所编制的“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2014年6月26日在虹口北外滩正式发布。该指数首次设立了从多维度对国际航运中心进行评价的标准,有利于引导和促进航运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国际航运中心从追求数量型发展向追求质量型发展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