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港安全引领“邮轮热”
2015-03-13 17:01 | 中国水运报 船舷内外
据测算,今年预计有近千艘次国际邮轮进出上海港,“如何确保邮轮进出港安全”成为邮轮公司、海事主管部门、引航站、船舶代理的共同目标。
上海邮轮旅游发展近年来呈现井喷式增长。为保障大型邮轮安全进出上海港,3月10日,上海海事局、上海港引航站及皇家加勒比、歌诗达等国际邮轮巨头,就“邮轮进出上海港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改进措施”进行共商。
邮轮安全不容小觑
据统计,去年上海港国际邮轮进出港548艘次,同比增长39.8%;邮轮旅客吞吐量达到121.5万人次,同比增长60.6%.有关部门预测,2015年将有近千艘次邮轮进出港,接待游客人数有望突破180万人次。
几乎每日都有国际邮轮进出的背后,是不容小觑的安全保障工作。
这是发生在2014年9月的真实案例:某邮轮在进靠吴淞国际邮轮码头时,在船长的操纵下穿越密集小船流。然而,由于空档不足,为避免与小船的碰撞危险,该船长加速穿越,在距离码头100米时航速仍然达到5-6节。危险面前,引航员当机立断,指引该船抛左锚,双车快倒车,终于在距离码头30米处化险为夷。
“我们通常的做法是选择一个合适的空档,先掉头再以合理的速度进靠码头,虽然会延长靠泊时间,但更为稳妥和安全。”上海港引航站站长薛一东介绍说。
记者了解到,为确保引航安全,上海港引航站经过严苛的选拔,从300多名引航员中确定34名长期保持良好安全纪录的引航员担任客轮引航工作,他们拥有在上海港丰富的引航经验,不仅熟悉小型船舶的航行规律及避让习惯,也对上海港水文气象和通航情况如数家珍。
通航环境非常复杂
“我们的邮轮船长选拔严苛,在全球范围内均有许多成功的靠离泊经验,但第一次到上海港时还是会感叹这里通航环境的复杂。” 天海邮轮的总船长Zini Herman坦言。
据了解,目前,上海港两个船舶密度最大的航行交汇区位于吴淞口警戒区和圆圆沙警戒区。吴淞口警戒区位于黄浦江口外,旁边即是吴淞国际邮轮码头,是多条航路的交汇中心,交汇船舶存在5-6种可能的运动态势,船舶通航密度高;圆圆沙警戒区是上海港航道的大型船舶交叉会遇重点水域之一,南槽航道和北槽深水航道在此交汇,沿岸码头众多,既有作为航道交汇分叉处的基本特征,又有船舶密度大,航行态势复杂,交叉横越等特点。
同时,由于长江口北槽深水航道规定“两船交汇最大宽度为80米,如出口船达60米时,进口船应小于20米,超过20米时需等到出口船出槽后方能进槽”,这给大型邮轮的准点进出港也带来不小的挑战。
此外,“上海港是典型的潮汐港,每天的高潮时间会向后推迟45分钟左右,小型船舶乘潮进出港与国际邮轮定班开靠时间存在矛盾,这增加了邮轮安全进出港的风险。”薛一东告诉记者。
加强沟通才能深化合作
在此次共商会上,“加强沟通”成为引航站、海事部门和邮轮公司的共识。
皇家加勒比邮轮公司航运港口总船长Nikolaos Antalis谈及上海港通航环境复杂多变时唏嘘不已,他也为上海海事局、上海港引航站多年来为保障邮轮安全进出港作出的巨大努力,特别是对该公司邮轮挂靠上海港以来海事与引航共同确保了100%邮轮安全率表达了高度赞赏和衷心感谢。同时,他提出:“引航员登船之后,就是整个驾驶团队的一员,尊重引航员的专业意见是驾驶团队合作的重要环节。引航期间,双方需要更深入的沟通才能解决可能会面临的各种问题。”
事实上,船长有丰富的船舶操纵经验,引航员对于本港潮汐、潮流、水文气象信息更为了解。因此,在复杂的通航环境挑战下,唯有船长与引航员的有效沟通,才能发挥各自优势,将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
Zini Herman表示,“希望该类共商会能够常态化,并为邮轮船长提供机会与引航员共同参与模拟器操作培训,通过培训交流使邮轮船长深入了解上海港的航行规律,让引航员更好地了解邮轮操作特性。”
针对邮轮公司代表的建议,上海海事局领导指出,邮轮安全也是海事监管的重点工作,该局将根据辖区内通航环境的特点,为邮轮安全进出上海港提供便捷的监管服务,同时希望这种共商会定期举办,进一步加强沟通交流,共同确保邮轮安全。
本次会议上,海事、引航、邮轮公司等多方就邮轮进出上海港航行、掉头和靠离泊操纵等重要环节的标准化操作和适应上海港特殊水域的安全措施达成了共识。他们坚信,定期沟通、交流培训、协同共商等机制的形成必将对安全引领新一轮的“邮轮热”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