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飞:让“无人船”在水面飞

2015-03-16 08:12 | 中国海洋报 船界人物


美国科技创新类影响力最大的杂志《快公司》发布中国2014年最佳创新公司50强榜单,云洲智能凭借无人船榜上有名。同时上榜的还有腾讯、小米。

截至2014年底,近百艘云洲无人船已在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的30余座城市,应用于环保水质监测、航道测量、水面垃圾清理等多领域,并以23项专利技术面向更为广泛的应用领域,蓄势待发。

随着云洲无人船的声名远扬,云洲智能有限公司创始人张云飞逐渐走进业内人的视野。

“无人船的学名叫‘水面智能机器人’。该产业在我国一直是空白,在世界上也属于高精尖领域。”张云飞认为,“未来,人类社会的一系列问题,也许都要向海洋寻找解决方案,这也是无人船的用武之地。”

从一个航模爱好者,到高技术产业践行者,张云飞的创业历程,或者能够提供一种由高新技术向产品生产转化的模式。

从“无人机”到“无人船”——突发奇想

从3岁起,张云飞受父亲影响爱上了航模。在深圳实验学校中学就读时,他曾将学校模型飞机的飞行记录提升十多倍,获得了深圳市航模大赛的第一名。

在香港科技大学攻读精密工程硕博研究生的那几年,张云飞渐渐痴迷于舰船模型。

“香港科技大学有个自动化实验室,当时很多人研究无人机。有一天我突发奇想,是否可以研究一款无人船呢?”之所以是“突发奇想”,张云飞说,“做无人船,并不是简单的把无人机技术移植过来就完事儿了,两者的差别完全是一个天上,一个海里,当时是无人船无人做,我们是从零开始。”

通过调查了解,2008年,全世界做无人船的企业不到10家,且多数尚处研发阶段。同时,张云飞还和志同道合的朋友访遍云南、广西、广东多省的水质监测站,彼时的他,已经有了无人船应用的初步设想。

“我们发现,传统的水质监测站多采用人工乘船采样,效率低且耗费人力。”张云飞说,“再比如太湖,有20余个用于监测水质的浮筒,每个浮筒近百万元。如果我们能有一艘无人船,那么船上只需搭载一个浮筒,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到达太湖的每一个想要到达的角落,就好像是一个移动浮筒,而这艘无人船的价格,只需一只浮筒的1/3。”

说干就干,2008年,张云飞利用模型与化学传感器,制作了水质监测无人船第一代样机。正是凭这艘无人船,张云飞在香港青年企业家商业计划大赛中一举夺魁,而这个冠军,也让他萌生了创业的念头。

于是,张云飞和他的朋友们在不断获得各项大学生创业比赛奖项的同时,开始向众多评委和企业家讨教、取经,逐步完善自己的创业计划。他们的比赛奖金,则成了创业的启动资金。

2010年4月15日,我国首家环保无人船研发生产企业——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珠海成立。

从“小船”到“大船”——驶向海洋

公司成立后的3年时间里,产业园的湖面上,张云飞和他的研发团队日复一日地测试着他们的船。“很多路过的人们以为我们只是一群白领在玩船模。”张云飞说,这个“船模”,就是后来世界第一艘全自动环保无人船样机的模型,获得了23项专利。

从“船模”到样机,全自动环保无人船长大了。2013年,在中国环保产业展览会上,他们公司研发的全球首款环保无人船,一经面世,就获得了政府部门和企业的广泛关注。

从2012年投产到2014年底,环保无人船销售近百艘,应用于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的30余个城市的环保和水利部门的监测、测量。

然而,在引起一定反响之后,张云飞并没有急于投入市场运作,而是继续回到实验室进行海洋高速无人船平台“领航者”号的研发。

“前一秒做出来,是创新;后一秒做出来,就是山寨。”张云飞不满足于已经投入生产的小型无人船,“在美国和以色列,有一些更大型、更高速、更适用海洋的无人船,并保持着在这一领域的技术垄断,研发‘领航者’号,就是意在打破这种垄断。”

“领航者”号是一艘比肩世界先进水平的、自主研发的无人船。相比原产品,“领航者”最长达12米,是原产品的6倍;速度最高达到50节,是原产品的10倍;续航能力达1000公里,是原产品的10倍;原产品多用于陆地上的江河湖泊,“领航者”号则可适用于海上作业……

“这样,通过通信模块、动力模块、导航模块、船体模块。‘领航者’号就成为一艘海洋高速无人船平台,应用于环保监测、科研勘探、水下测绘、搜索救援、安防巡逻乃至军事领域,可通过搭载不同的设备来完成不同的任务。”张云飞说。

“不难想像,未来海上作业将更加繁忙,而无人船将是人类与海洋之间的重要纽带。到那些枯燥、危险、恶劣的环境中去调查、开发,无人船都是必要和重要的工具。”

从“技术控”到“当家人”——成功转型

从小迷恋科技的张云飞,给人的印象是一个科学顽童。“自从想把模型造成一艘真正有用的船,我知道自己不能只是沉醉在实验室里了。”如何把“小船”造成“大船”,是张云飞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张云飞首先要让自己完成从“技术控”到企业当家人的转变。

“我们最初的团队全部是技术型人才,在无人船的技术研发方面已经日臻成熟。”张云飞说,他们现在有30人的研发团队,除了最初的创业伙伴,还有卫星、飞机等各领域精英的加盟,平均年龄不到35岁。

但是,要让无人船闯市场,随之而来的资金筹集、生产管理、市场销售,都成为公司发展的瓶颈。为此,张云飞想了很多办法。

“从技术到产品,这个阶段的最大问题就是资金。”张云飞说,云洲成立之初的团队,多是技术人才,没有做实业的经验,“那段时间,我们一方面通过技术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就是寻找更多资金。”

公司成立之初,为了获得资助,云洲多方申报项目。先后获得了科技部的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广东省产学研合作项目的资助和珠海市留学生创业补助。正是这些经费,帮助云洲走过了技术攻关和产业化的最关键的阶段。

从产品化到市场销售,从技术到管理,当年以技术为主的团队,通过人才结构的不断完善,逐渐形成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团队。在没有任何同类成功企业作参考的情况下,摸索出了一整套的无人船生产、检测流程标准,并在2013年通过了ISO9000管理体系认证。

顺势而为,借势而上也是张云飞的体会之一。2014年12月11日,云洲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西安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建实验室。

今年1月14日,云洲与航天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建立初步战略合作。

3月1日,云洲2000平方米标准化测试、生产车间投入使用,一切都在为“领航者”号的规模化生产准备着。

事实上,不仅云洲,资金、人才、环境,也是众多高新技术企业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遇到的制约因素。而张云飞从“技术控”到“当家人”的转变过程,正是高新企业生存、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或可供在创业路上奋斗的企业家们借鉴。

END

关键词: 张云飞无人船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