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布局情况介绍

2025-09-09 06:44 | 国际船舶网 船舷内外


《宜昌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发展五年行动方案(2022-2026年)》(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提出宜昌市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布局为“一基地四园区”,一基地为宜昌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创新运营基地,四园区为秭归、宜都、枝江和长阳四个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园区,四个园区发展各有侧重,其中秭归园区侧重产业试点示范、船型动力技术研发、场景应用;宜都园区主要依托达门船厂的搬迁,侧重大型内河船舶和近海及远洋大型船舶的建造;枝江园区侧重大型绿色智能船舶的建造、拆解业务;长阳园区侧重清江新能源船舶的综合保障服务。2024年宜昌市船舶产业建造完工船舶152艘,其中新能源船舶53艘,总完工量150万载重吨。

1.工业园区介绍

(一)秭归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园

规划占地约3100亩,项目总投资约105亿元,建成后可实现产值100亿元以上,年税收5亿元以上。园区规划建设“一链三区七版块”,一链指绿色智能船舶全产业链,三区指绿色智能船舶技术研究区、修造区、配套区,七版块指绿色智能船舶设计研发版块、修造版块、配套版块、服务版块、数字化运维示范版块、示范推广应用版块和检测认证版块。目前,园区正在全力构建绿色智能船舶全产业链。设计研发方面,组建运行宜昌三峡绿色智能船舶产业技术研究院,致力打造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创新平台。船舶总装方面,落户一级Ⅱ类资质船厂1家,秭归华星船厂,具备丰富的传统燃油船及新能源船(纯电、混动、甲醇燃料等动力类型)修造经验,建造了全国首艘纯电清漂转运船、川江新能源动力滚装船、万吨级纯电动散货船等示范船型。船舶配套方面,与中船712所合作,建成投产100MWh新能源船用动力电池生产线。与华电湖北公司合作绿色智能船舶充换电一体化项目。推广应用方面,建成运营宜昌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展示中心,全面展示全市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发展情况。新建2艘三峡库区纯电动客渡船,拓展绿色智能船舶应用场景。

(二)宜都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园

规划占地1588亩,岸线长度约3.76公里,重点发展新能源船舶设计建造、“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船舶设备配套和航运服务业务,计划到2026年完成产值150亿元,主要布局建设绿色船舶制造、高端先进船舶制造和船舶“三电系统”三大版块。其中,绿色船舶制造版块占地面积约268亩,并预留460亩作为远期发展用地,由2座20000吨级船台、2座15000吨级船台、6座200吨级船台和1座纵向滑道组成,配套建设修造船所需生产用房、综合服务区和研学基地;高端先进船舶制造版块占地面积约500亩,由6座20000吨级船台、1座纵向滑道组成,配套建设修造船所需生产用房和综合服务区;船舶“三电系统”版块占地面积约360亩,主要发展船舶配套的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等生产、制造和设计研发。目前入驻的企业为宜昌达门船舶有限公司。

(三)枝江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园

位于江口和七星台江堤外滩,分为七星台片区与江口片区,园区规划面积6.3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约0.646平方公里,其中江口片区已建成面积约0.372平方公里,七星台片区已建成面积约0.274平方公里。七星台新区拟建设面积约0.933平方公里(包含一般农田和滩涂用地)。园区剩余有待开发利用面积4.7平方公里。目前,园区共有船舶修造企业11家,均为规上企业,其中高新技术企业9家,具有湖北省国防科工办颁发的船舶修造一级Ⅲ类企业2家(鑫汇、盛懋),一级Ⅳ类企业1家(鸿巨)、二级Ⅰ类企业2家(江瑞、华瑞),二级Ⅱ类企业3家(兴达、江舶、东船),三级Ⅰ类企业1家(民娃)。2024年,园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1亿元,税收2400万元。园区内基础设施完备,建成标准厂房18万平方米,硬化场地1200亩,硬化船台可同时容纳60条100米至130米长的新建船舶,造船吨级为30000吨以下,主要产品类型包括客轮、游轮、海巡船、散货船、集装箱船、LNG船和纯电动船新能源船舶,是“电化长江”、“气化长江”的先行示范区。2024年船舶工业园建造完工各类船舶62艘,其中新能源船舶6艘;在建船舶73艘,其中新能源船舶38艘;目前手持订单数量66艘,其中新能源船舶订单61艘。

(四)长阳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园

规划占地430亩,主要承担清江隔河岩库区内新能源旅游船、客渡船、公务船的总装、检测、维修、充换电保障业务,建设包括新能源船舶装配维修区、新能源船舶综合服务区及新能源船舶检验检测区。新能源船舶装配维修区占地215亩,分为陆域和水域两大部分,整体成三角形布置,由船台、滑道、舾装码头、钢材堆场及预处理、分段车间、涂装车间、分段堆场及预舾装场和管装车间及舾装工厂组成;新能源船舶综合服务区占地167亩,划分为园区服务中心、新能源船舶示范推广中心、办公楼、新能源船舶建造管理中心、员工生活区、测试研发中心和数字化、信息化展示中心;新能源船舶检验检测区占地25亩,划分为货运泊位、综合泊位、码头平面、堆场及物理仓库和检测中心。

2.示范船型介绍

“长江三峡1”号

由三峡文旅集团投资,宁德时代提供磷酸铁锂电池,在宜昌鑫汇船厂建造,属于纯电动旅游客船,该船总长100米,型宽16.2米,型深4米,载客量1300人,搭载的蓄电池为宁德时代制造的磷酸铁锂电池,容量7500kwh。“长江三峡1”号由中国船级社 (CCS)审图和执行建造检验的全球最大电池容量纯电池动力船。该船入CCS级,拥有“绿色船舶”、“舒适性(振动3、噪声3)”等附加标志。该船是国家工信部高技术船舶科研示范项目、交通运输部交通强国试点项目,其船用电池动力系统工程化应用研究获得国家工信部科研立项。

4E级多用途纯电清漂转运船

由秭归县楚元控股集团联合三峡电能公司投资,湖北欧润船舶工程有限公司设计,中船712研究所提供“三电”系统,在秭归华星船厂建造,属于纯电动力清漂船,该船于2023年12月10日在秭归华星船厂开工建造,2024年12月30日下水舾装,2025年8月20日成功试航。该船总长82m,型宽13.76m,型深4.0米,最大设计吃水3.25m,主机功率450KW×2。为钢质单体船型,推进方式为双机双桨、电动机联接轴系推进驱动螺旋桨推进,主甲板布置具备打捞、抓吊、转运和装载等功能的起吊装置。将主要用于清理、接收和转运三峡库区水上漂浮物。

川江新能源客货滚装船

由长峡绿舟(宜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湖北欧润船舶工程有限公司设计,在秭归华星船厂建造,属于甲醇+电力混动客货滚装船,该船是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联合三峡电能探索川江载货汽车滚装船新能源应用试点的示范船舶。该船总长 129.8米,型宽30米,采用甲醇单一燃料发电+电力驱动动力形式,搭载3台1000kw的甲醇燃料发电机组,搭配1258kwh锂电池系统、1074平米光伏系统,航行于宜昌-重庆水域,主要载运载货汽车,最高航速22公里/小时,最低续航力100小时。于2023年12月29日先期开工建造3艘,其中1艘在秭归华星船厂建造,2025年1月20日下水,预计2025年底交付使用,加快推动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发展,为长江航运奠定绿色低碳的底色。

万吨级纯电动散货船

由长江电力联合中船712所、许继电气、震兑工业等行业顶尖科研院所合力打造一艘万吨级纯电动运输船,船舶总长129.9m,型宽22m,型深7.7m,设计吃水6.5m,载重量13740t,设计航速:18km/h,该船搭载12个锂电池箱式电源,总电源量约24000千瓦时,单个电源大小如同集装箱。箱式电源是船舶动力来源,也可供船上日常用电。该船续航里程可达500公里,将为长距离货物运输提供稳定而可靠的动力支持。该船是三峡集团所属长江电力三峡电能牵头、国内多家科研单位参与的重点项目,是我国万吨级纯电动运输船研制及示范应用项目。作为全国首艘取得智能船舶“i-Ship(R1)”及“i-Ship(Nn)”附加标志的内河运输船,该船在智能化方面走在了国内前列。它首次在内河航运大型船舶中搭载了智能驾控系统,覆盖4G、5G、北斗、卫星等多链路网络,实现了远程控制航行,并通过自主操作、错船、避让,自动靠离泊等多项智能化功能,极大提高了航行的安全性和效率。

屈原纯电动客渡船

由秭归县屈原镇平台公司索原农旅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投资,武汉理工大学设计,在湖南海荃游艇有限公司建造,船长15.6m,船宽3.7m,型深1.3m,吃水0.7m,电池电量215kwh,推进功率2*30kw,设计航速8km/h,最大航速12km/h,运行航线为新滩渡口到屈原镇。

茅坪纯电动客渡船

由秭归县茅坪镇平台公司宏迈城乡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投资,武汉理工大学设计,在湖南海荃游艇有限公司建造,船长21m,船宽4.5m,型深1.5m,吃水0.75m,电池电量2*237kwh,推进功率2*60kw,设计航速12km/h,最大航速15km/h,运行航线从茅坪渡口到庙河渡口。

END

关键词: 宜昌智能船舶绿色船舶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