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耳其造船业主导2025年第三季度全球拖船交付
2025-10-19 08:01 | 航运界 船市观察

图源:Sanmar Shipyards
航运界网消息,2025年第三季度,全球造船市场在拖轮领域显得异常活跃,总计交付了约74艘用于港口作业的拖轮。其中,土耳其与中国的造船商表现尤为突出,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彰显出两国在全球船舶建造领域举足轻重的份额。来自南美、亚洲、澳大利亚及欧洲的船东们,纷纷将订单交付给这两个正在争夺市场份额国家的船厂。
土耳其加快全球布局
土耳其船厂凭借其精湛的技术工程和建造能力,赢得了欧洲、拉丁美洲及澳大利亚运营船东的青睐,这些船厂普遍采用加拿大Robert Allan的经典设计。
全球领先的拖轮运营商Svitzer是本季度的焦点之一,在7月至9月期间接收了四艘来自土耳其船厂的新船。其中,Sanmar船厂为其建造了首艘电动拖轮“Svitzer Ingrid”号,该轮采用Robert Allan的ElectRA 2500SX设计,配备Corvus Energy的电池模块,能在瑞典赫尔辛堡港利用可再生能源充电,并完成其90%的作业任务,服务于丹麦与瑞典间的厄勒海峡区域。
此外,Uzmar船厂为Svitzer建造的“Svitzer Nobbys”号于8月16日抵达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与其姐妹船“Svitzer Barrington”会合。两船均基于由Svitzer与Robert Allan联合开发的TRAnsverse 3200设计,拥有高达80吨的系柱拉力。该船厂目前还在为Svitzer建造另一艘更具环保意义的TRAnsverse拖轮,将采用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并配备约6 MWh的电池容量。
土耳其的Med Marine船厂同样订单不断,不仅为丹麦AP Moller Holding的子公司建造了两艘具备65吨系柱拉力的拖拉机式拖轮,部署于巴拿马区域。同时,该船厂还在今年第三季度向突尼斯商船及港口办公室交付了首批港口拖轮,该订单共计六艘,采用RAmparts 2800设计,系柱拉力为60吨。
Sanmar船厂的Bogacay系列拖轮在本季度实现了全球多点交付。具体来说,在秘鲁,SAAM Towage公司接收了“SAAM Charran”号,强化了其在太平洋沿岸的服务能力;在智利,同系列的“SAAM Petrel”号配备了SCR系统以符合IMO Tier III排放标准。此外,意大利船东Rimorchitori Napoletani、保加利亚的Port Flot Burgas以及以色列的阿什杜德港(Israeli port)也都迎来了Sanmar船厂交付的新拖轮。
中国加速产能输出
中国造船企业在本季度同样表现强劲,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并满足国内需求。
2025年,由总部位于香港的财利船厂(Cheoy Lee Shipyards)建造的数艘拖轮远渡重洋抵达拉丁美洲,其中两艘为CPT建造,两艘为Boluda Towage建造,以及分别为PSA Marine和Svitzer建造的单艘拖轮。据悉,为CPT建造的“Tita”号和“Teja”号已于9月抵达智利,将在圣安东尼奥和瓦尔帕莱索港投入运营。
江苏镇江船厂则展现了强大的国内交付能力,向江阴陈港拖轮航运有限公司交付了“华西拖7”和“扬子拖8”两艘大功率ASD拖轮。同时,该船厂也为青岛港、南通金刚拖轮公司等国内客户完成了交付,并为多家航运企业的后续船只举行了下水仪式。
根据经纪人报告,福建的船厂也颇为活跃。福建宝中海洋工程向荣创达贸易交付了“顺达拖壹”;海东造船厂则为阿联酋的Emepco FZE建造了“Caribe”和“Maraca”两艘拖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