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科大自主研发海洋机器人

2014-11-06 08:20 | 镇江日报 新型船舶


空中机器人、医疗服务机器人、仿真机器人……近日,第五届江苏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暨第一届全国机器人运动会选拔赛在南京举行,各种机器人云集。由江苏科技大学曾庆军、陈伟等老师指导,6名研究生设计制作的海洋机器人“海蟹号”博得了观众和评委的关注,荣获机器人自主创新设计项目比赛二等奖。参加此次大赛的共有全省60多所高校的300余支代表队、1500多名选手。

昨天,记者在江苏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实验室看到了参赛的这个“大家伙”,长1米、宽和高分别50公分、重达80千克的“海蟹号”。“海蟹号”的诞生,缘于市场的需求。有厂家提出,海上风力发电、石油钻井平台等会有一些污染并有结构上的隐患,能不能设计出机器人,定期代替人去巡检、清污?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市场需求,两年多前,江苏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曾庆军教授率领他的研究生开始了深海机器人的研发。“这个项目由该校园船舶与海洋学院及电子信息学院共同完成,眭翔、张明两名研究生提供技术支持,刘慧婷、宋振文、梁凇、刘海舰四位研究生参赛设计”,曾庆军说,他们给这个水下结构检测机器人命名为“海蟹号”,可实现水下清污,最深处可到达水下100米,浅海、近海都适用。

记者了解到,这个机器人系统分水上控制系统和水下机器人本体两大部分,水上部分主要是上位机控制系统,包括pc机、控制箱、脐带缆、控制摇杆等设备,水下机器人本体包括水下控制器、视频采集模块、水下传感设备、动力推进单元等。与传统的水下机器人不同的是,动力推进单元除了能够实现升沉、进退、转艏、纵摇四个自由度的浮游运动外,还能实现爬壁清污作业,这也是这个水下机器人的独到之处,创新之处。

研三的眭翔告诉记者,样机制作好后,他们就在校内不到两米深,长10米、宽不足5米的水池内进行了20多次实验。因为这个“大家伙”有80千克重,他们就用吊机将其放入水中,实验完再用吊机将其放回。为制作一部9分钟的宣传片,他和张明足足花了两个多月时间,数易其稿。伴着机器人在水中前进、后退、上浮、下潜,这部宣传片向大赛很好地推介了“海蟹号”。

据介绍,他们不久将会完成水下机械手的安装,让“海蟹号”更快地实现产业化,更好地向深海挺进。

END

关键词: 江科大机器人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