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造船产业“意气风发”

2007-06-27 15:11 | 本站原创 国内造船


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公室发布的《东北振兴三年评估报告》显示,三年来,船舶工业乘势而上,借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以及辽宁省“五点一线”战略的机遇,以大连船舶重工、渤船重工等骨干企业为代表的辽宁船舶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大幅增长,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经济效益显著增强。

从辽宁省船舶行业管理办公室了解到,2006年,辽宁省船舶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均创历史最高水平。船舶工业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46.21亿元,同比增长23.28%;利润总额8.39亿元,同比增长75.16%。

A集群式发展打造国际先进造船基地

5月31日,大连市政府与中远集团签署了“中远大连造船项目合作协议”。中远大连造船项目最终将形成年造船能力达到250万至300万载重吨。这一项目已被列入国家《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是国家环渤海湾船舶建造基地建设的重点项目。

国务院振兴东北办主任张国宝表示,大连具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和条件,有雄厚的钢铁、机械制造产业依托,又地处温带,适合发展船舶工业。大连造船业的发展能够以点促面,加快促进辽宁省乃至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的振兴与发展。

作为东北三省中唯一临海的省份,目前,船舶工业已被列入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十一五”规划的重点支柱产业。在大连船舶重工厂区内随处可见这样一个巨大的横幅:始终站在中国造船工业最前列。而这个目标也正是辽宁船舶工业所要追求的目标。辽宁“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将辽宁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船舶生产基地。

目前,在国家打造三大总装造船基地之一的环渤海基地中,辽宁拥有发展船舶工业良好的自然条件和雄厚的工业技术基础。”辽宁省船舶行业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吴达分析说。

辽宁拥有充足的岸线资源,分布着各类船舶工业企业200余家,辽宁省钢铁制造业、机械加工业、电子、软件业等都具有参与发展造船产业的能力优势。与此同时,作为老工业基地,辽宁拥有一大批素质较好的造船技术工人,拥有丰富的发展造船及船舶配套业的人力技术资源。

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辽宁省已形成了包括科研、生产、配套、修理在内的比较完整的船舶产业体系,具有建造各种吨位的常规船舶、超大型油轮和高附加值船舶的能力。其中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渤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和大连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已成为辽宁大型骨干造修船企业。

从辽宁省船舶行业管理办公室了解到,该省在支持大型骨干企业发展的同时,对地方民营船舶生产企业也给予大力扶持。在船舶产业园项目建设中,出台优惠政策吸引省内外民营资本及外商资本进入辽宁省的造船及配套业发展。为入驻园区的企业创造良好的硬件环境,同时在用地方面,实行“零”价格转让或先征后返,并享受很多税费减免。

辽宁省船舶工业的发展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在政策、资金、土地、技术等多方面给予了船舶工业大力支持。有关部门对骨干生产企业在提高生产能力过程中的生产用地给予了大力支持,为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和提高生产能力提供了有利保障。

目前,辽宁省已形成了环渤海区域的大连、葫芦岛、盘锦辽河入海口三大造修船基地的均衡发展、错位竞争的格局。去年,辽宁省造船完工量达到265.07万载重吨;目前手持船舶订单近1400万载重吨(150余艘),占全国总订单量的20.4%,合同金额达611.55亿元,其中,出口船舶订单合同金额454.67亿元;新承接船舶订单591万载重吨,大型骨干造船企业生产任务已排到2011年。

B“装上自己的内脏”构筑船配产业体系

船舶工业是装备制造业的代表性行业之一,具有很强的配套性和拉动力。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造船工业是用中国的原材料和劳动力组装国外的产品,有人将其称为“船壳工业”。

辽宁省国防科工办主任上官炜星分析指出,“自己的壳”装上“别人的内脏”,利润都让外商拿走了。要改变这种状况,辽宁造船业必须加快船舶配套产业的建设。上官炜星表示,要引导和推动全省造船行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规范船舶市场生产秩序,鼓励总装总成企业根据自身特点找准市场定位,提升整体竞争力。同时,严把市场准入关,逐渐淘汰工艺落后、生产设施不完备的生产企业,为船舶工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引导有技术基础的企业逐渐加入到船舶配套设备的生产中,将船用配套产业纳入政府支持体系,使辽宁船舶产业结构更合理、更优化。

辽宁“十一五”规划已经提出,大力扶持船舶配套产业的发展,加快船用柴油机、船用推进器、船用阀门等主要配套产品开发,推进大马力船用柴油机、特大型螺旋桨、高性能船用阀门的国产化和批量化。加快大连、营口等船舶配套加工园区的建设,构筑地方船舶配套体系。

全省已拥有各类配套企业40余家,主要集中在大连、沈阳、锦州、盘锦地区。配套产品基本涵盖船舶动力及推进、甲板机械、舱室机械、导航及自动化系统四大类。其中,大连船用柴油机厂、大连船用阀门厂、大连船用推进器厂、沈阳辽海机械厂和锦州航星集团等五家骨干企业在国内船舶配套行业中拥有较高知名度和产品市场占有率。

据了解,目前大连、盘锦、锦州地区的4个船舶配套产业园项目进展顺利,优惠产业政策正吸引外来投资者不断进入辽宁省船舶配套产业发展。

目前,辽宁省船舶配套产业已形成以船用配套设备和以钢材、化工等船用材料为主要内容的两大配套产业群。

船舶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对地方经济的重要拉动作用已经显现。为大连船舶重工配套的省内企业多达270余家,年配套金额达30亿元。特别是船用钢板,主要订购鞍钢造船钢板,2006年与鞍钢签订造船钢板供应协议总量为41万吨,资金总额达17亿元,由此形成的产业链条对地方经济的贡献是巨大的。

C精益造船提升核心竞争力

随着船舶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单一的船舶产品结构已不利于船舶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辽宁省船舶骨干造船企业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加大力度开发海洋工程产品,精心培育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吴达介绍说。

辽宁造船业正围绕缩短周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这些衡量造船企业整体水平的硬指标,加快高附加值产品研发和自主创新步伐,寻求在单船收入、创造品牌和提高盈利率等方面实现较大突破,在强手如林的国际市场进一步扩大份额。

据介绍,目前辽宁省已形成以自升式钻井平台、半潜式钻井平台、浮式生产储油船为主体的海洋工程装备系列产品,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集成建造获新进展,大型FPSO设计建造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现已形成自主开发设计建造大型FPSO的能力。

几年来,辽宁省主要船舶生产企业科技创新意识不断提高,把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作为企业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重点,部分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同时,辽宁省船舶工业充分发挥军品生产积累的技术优势,不断促进民用船舶制造及配套技术的进步,大大提高了该省船舶生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去年,辽宁省除常规民用船舶产品外,高技术及高附加值的船舶产品不断增加,全年共交付超大型油轮(VLCC)1艘、4250TEU集装箱船8艘、400英尺水深自升式钻井平台1座,其中400英尺钻井平台是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第3座同类型钻井平台,也是国内首座作业水深达到122米、钻井深度达9145米、作业范围内可一次性定位50口井的钻井平台。目前,很多产品已形成批量化的特点,由大连船舶重工承接建造的超大型油轮(VLCC)批量已达28艘,4250TEU集装箱船批量达48艘、11万吨成品油轮批量达37艘。

在船用配套产品中,由国内自行设计制造的最大船用螺旋桨“17.5万吨散货船用桨”由大连船用推进器厂制造完成并交付使用,VLCC超大型螺旋桨已完全实现国产化。

面向“十一五”,辽宁省造船业作出了“大”、“精”、“特”的发展定位,即瞄准国际市场需求,抓住大型、超大型船舶设计、制造与生产,同时,运用独特的技术和工艺,力求把每一条船都做成精品,形成明显的竞争优势,与国内企业实现错位竞争。

END

关键词: 造船产业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