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精益造船要产业效益 辽宁造船业加速转型升级

2006-07-07 15:15 | 本站原创 国内造船


近日,记者从省国防科工办获悉,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为希腊船东建造的第三艘17.4万吨散货船正式交船,这是渤船重工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环保产品,现已成为渤船重工的品牌船型,加拿大、新加坡等国的世界级大船东也开始向该企业订货。作为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辽宁造船业正围绕缩短周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这些衡量造船企业整体水平的硬指标,加快高附加值产品研发和自主创新步伐,寻求在单船收入、创造品牌和提高盈利率等方面实现较大突破,在强手如林的国际市场进一步扩大份额。 

  2005年,我省船舶行业总产值、造船产值、产品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年完成造船总量288万载重吨,增长42.55%,占全国市场的近1/4,完成利润5亿元。 

  长期以来,我国的造船企业由于缺少自主知识产权,只是用中国的原材料和劳动力组装国外的产品,属典型的船壳工业。省国防科工办主任上官炜星表示,“自己的壳”装上“别人的内脏”,利润都让外商拿走了。要改变这种状况,辽宁造船业必须通过自主研发走品牌道路。 

  据了解,近年来,我省的两大总装企业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大船重工和渤船重工通过分包国际工程消化吸收外来技术,在与世界强手的合作交流中不断提高自身设计水平和生产能力。今年年初,由国防科工委等十几个部门评选的中国十大名船中,我省有4艘舰船入选,成为入选数量最多的省份。 

  今年2月28日,渤船重工作为卖方之一与世界著名船东签订了两艘32万载重吨超大型油轮的建造合同,这艘目前世界最大的油船是渤船重工自主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船型,渤船重工已经具备了独立设计开发超大型、高附加值船舶能力。大船重工首次为伊朗船东设计建造中国第一艘超大型油轮后,技术人员迅速消化并掌握了关键技术,通过自主设计,一举打破了日、韩等造船强国在该领域的垄断局面,造船整体水平显著提高。 

  造船能力的迅速提升为辽宁造船业赢得国际市场抢占了先机。2005年,全行业出口4亿多美元,出口船舶品种从一般的散货船、油船发展到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集装箱船和30万吨超大型油轮,主要客户由中小船东向国际著名船东发展,辽宁造船已经成为国际市场不可忽视的力量。 

  为摆脱在常规船型领域竞争,大船重工已开始向“皇冠上的明珠”———液化天然气船发起了冲锋;在海洋工程市场,大船重工在深海钻井平台方面的设计与建造能力,也拥有了国内其他船厂无与匹敌的优势。面向“十一五”,我省造船业作出了“大”、“精”、“特”的发展定位,即瞄准国际市场需求,抓住大型、超大型船舶设计、制造与生产,同时,运用独特的技术和工艺,力求把每一条船都做成精品,形成明显的竞争优势,与国内企业实现错位竞争。 

  上官炜星表示,作为全省船舶行业的主管部门,省国防科工办始终致力于将船舶产业发展规划、政策与辽宁装备制造业的振兴相融合,引导和推动全省造船行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规范船舶市场生产秩序,鼓励总装总成企业根据自身特点找准市场定位,提升整体竞争力。同时,严把市场准入关,逐渐淘汰工艺落后、生产设施不完备的生产企业,为船舶工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引导有技术基础的企业逐渐加入到船舶配套设备的生产中,将船用配套产业纳入政府支持体系,使辽宁船舶产业结构更合理,更优化。

END

关键词: 转型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