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造船业:千万别成了日韩的“加工厂”

2006-11-17 15:40 | 本站原创 国内造船


大宇、三星、现代重工……近年来,排名世界造船企业十强的多家韩国巨头,纷纷来到山东投资建厂,一时间引起国内业界颇多关注。


    日前,有在造船行业从业多年的人士向记者指出,外资企业目前在山东的“抢滩”行动,多以船体分段加工企业为主。这种“来料加工”性质的投资,对于山东打造造船强省的远景规划帮助并不大。


   山东造船企业众多 仍有“短板”


    拥有丰厚海洋资源的山东一直被称为“海洋大省”。有资料显示,2005年山东省海洋渔业及相关产业产值占全国比重的26.5%,继续位居全国首位;海洋盐业产值占全国海洋盐业产值的66.9%,列全国第一。


    然而,作为“海洋大省”,山东的船舶制造等附加值较高的行业却相对落后。不过,据记者了解,此种情况在“十一五”期间有望改变。


    “到去年年底,山东省造船能力为180万载重吨。到2010年,按照我们的估算,山东的造船能力将达到600万载重吨。届时,山东将成为国内船舶工业强省之一。” 山东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船舶处的孙大为这样对记者说。


    之所以有这样的信心,是因为山东在发展造船业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造船业对船厂所在地的自然条件要求很高。我国南方夏季温度高,雨季时间长,北方则冬季寒冷。而山东处于国际公认的北纬36°这一发展造船业的黄金区域内,每年有300天-330天的室外作业时间,这比国内其他造船省份多出一个月。”


    从地质条件来讲,南方沿海多为淤泥沙石结构,而山东沿海多是花岗岩结构,这也是建造大型船厂的有利条件。山东是工业大省,特别是机械工业发达;此外,山东的劳动力成本较广东、江浙一带要低,这些都是山东发展造船业的优势所在。


    但是,山东造船业也有自己的弱项。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薄弱,企业管理和技术水平较低等方面。


    和上海、辽宁等地的造船企业多为国有大型企业不同,山东造船企业众多但规模较小。全省目前从事船舶制造以及相关配套行业的企业有近400家,而在船舶制造企业中,2005年销售收入过亿的有15家,超过5亿元的仅有5家,10亿元以上的还没有。

    
    “现在我们已经制定了山东船舶制造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今后将重点扶持部分重点项目的建设,比如青岛北海重工30万吨级、50万吨级造船坞项目。另外,我们将通过威海造船厂和青岛造船厂等企业的搬迁,以及黄海造船公司3万吨船台这样的技术改造项目,来扩大现有的造船能力。”孙大为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山东省发展船舶制造业的城市代表,青岛、烟台、威海三地都有着优厚的条件,并且都将造船业作为重点发展的行业,暗藏的竞争之势也让三地纷纷出台各种招商优惠措施。面对三地争做造船基地的格局,韩日造船厂商却乐观其变。


    “分段加工”给山东带来什么


    2005年7月13日,大宇造船与烟台市签署协议,决定在当地经济开发区兴建大型造船项目。进入2006年,外资进入势头更猛,韩国三星重工在荣成市俚岛镇总投资5亿美元,生产大型分体船段及大型海洋构造物;韩国伽耶重工在俚岛镇总投资2980万美元,从事船舶、船舶部件及钢结构的制造及船舶检修等;韩国STX、斗二造船等企业也纷纷前来山东考察,商谈投资事宜。

    在山东省某造船厂从事管理工作,有着多年造船从业经验的周先生,对目前韩国企业在山东的大肆建厂表达了自己的忧虑。


    “韩国企业到山东是来赚钱的,并非是为了帮助提高山东的造船能力。”他说,船舶制造业是一个技术、资金、劳动密集型行业,目前日韩企业现在正处于行业的成熟期,技术和管理是他们的优势,而他们的劳动力成本却相对较高。而我国企业则处在成长期,劳动力资源和低廉的价格是优势所在。韩国企业到山东开设的基本都是船体分段企业,而非总装厂。这仅仅是利用了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对于中国企业急需的技术和管理经验,韩国企业是不会轻易放手的。


    周先生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目前在山东三星造船分段加工能力为30万吨,伽耶造船分段加工能力为10万吨,成东造船分段加工能力为30万吨,三星重工业(荣成)分段加工能力为10万吨,大宇(烟台)分段加工能力为15万吨。从上述几家企业来看,总分段加工能力为95万吨。


    如果这95万吨分段组装成整船,造船能力约为350万-400万载重吨,产值约为400亿元左右。但由于外资造船企业是来料加工贸易,按有的外资造船企业立项资料测算,加工费销售收入仅约为24.7亿元。利税方面,外资造船企业大都回避了这一问题,但其利税率和社会贡献率普遍低于国内造船企业。而95万吨分段加工,需要增加地方电能2亿度,需要45000名专业人才。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这些企业除了利用了我们的劳动力和能源,并没有给当地发展造船业带来直接的影响。尽管可以得到资金、经验,但是在最关键的造船技术上,我们可能会一无所获。相反,本土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却在急剧流失。在山东投资建厂比韩国国内扩建船厂需要的高额环保和土地使用费的成本要低得多,韩国企业转嫁了成本,提升的是自己国家产品的竞争力。”


    采访中,省内有关部门一位人士也向记者表示,“事实上我们更乐于和国外先进造船企业在船舶建造和技术上展开合作。比如今年4月份,威海船厂和芬兰德他马林公司合资成立船舶设计公司,外方无偿提供世界先进船舶设计软件使用,山东造船企业能够从中学到高水平的设计服务。”


    他同时表示,山东要把船舶制造业做强,应该加快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企业应该着力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瞄准世界先进造船水平。同时,亟待有关部门加大对山东船舶制造行业的扶持力度。

END

关键词: 加工厂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