镍矿石液化事故“阴影”再现
2015-07-28 17:14 | 国际船舶网 船舷内外
据贸易风报道,一场巨大的风暴正在酝酿当中。业界担心,从菲律宾装货的散货船恐将面临更多事故风险。
近日,5.5652万吨级配备抓斗的超灵便型散货船“Alam Manis”轮(建于2007年)就因货物液化遭遇险情。这让业界担心,随着菲律宾的矿石出口不断升温,散运业又将“迎来”新一轮的事故高峰。
上述散货船隶属Malaysian Bulk Carriers,它在满载驶往中国的途中,于台湾东南海域发生20度的严重倾斜。该公司在一份公告中透露,船上1号、2号货舱的货物发生移位,导致船舶倾斜。
此外,另有1艘船(名称尚且不详)也在本月早些时候遭遇严重的液化事故。值得注意的是,该船是在苏里高港(Surigao)装货时遇险,这也正是“Alam Manis”轮事发前装货的地点。
但与过去液化事故造成的大量人员伤亡不同,“Alam Manis”轮并未发生灾难性的结构破损,且只有一名海员不幸丧生。该船的轮机长在事故当中死于心脏病,但船舶本身并无大碍,已在拖船的护航下前往接受修理。但未来几个月,多项因素表明类似的液化事故还可能进一步增多。
首先,由于镍矿石价格的暴跌,相关货运量正在不断攀增。据统计,苏里高港的最大出口商Nickel Asia上半年的发货量同比大增25%,至773万吨。货物主要通过现代超大灵便型船运送,今年前6个月发出的货量大约接近148船次。业内人士解释称,鉴于产品价格大跌,进口商背负着价格压力纷纷加大采购。上半年镍矿石的价格仅在每吨23美元左右,而2014年同期高达41.52美元。
另外,随着市场的不断升温,“Alam Manis”轮投保的英国保赔协会(P&I)针对这一季节性发作的事故高峰期提出警告。它指出,南亚雨季将会增加货物湿度,从而导致液化风险。该协会在公告中指出,“近期中国南海地区由于暴雨、大风与巨浪的叠加作用,再度引发对货物液化的担忧。”
“Alam Manis”轮的遇险也正好发生在这一高危季节,上一起这类事故发生在2013年8月的亚洲季风季节,当时5.6824万吨级的“Trans Summer”轮(建于2012年)因受恶劣天气影响而最终沉没。
该协会对此事尤为上心,不断警告船东谨防液化风险,并坚持要求在出航之前妥善做好测试认证。Nickel Asia也在提醒名单之列,它的主要股东之一是日本钢铁巨头-住友商事金属工业有限公司(Sumitomo Metals)。
苏里高港却是众所周知的问题海域,甚至有散货船运营商将之称为“强盗之乡”.但由于2013年印尼颁布的出口禁令,该港现已成为发往中国的主要镍矿石出口商。2011年末时,当地的矿场曾遭到恐怖分子袭击,船东也接到警告必须做好防范措施。
尽管英国保赔协会拒绝对“Alam Manis”轮遇险一事做出置评,但它在发给船东的防范简报当中,仍督促它们须提高警惕,以防苏里高港发出的货物湿度超标。该协会还称,船长必须提高警觉,确保测试认证的货物与装载的是同一批。船长必须确保,实际装货港口就是签发适运水分极限(TML)与含水量(MC)认证的港口。
据了解,上一波的事故高峰发生在2012与2013年,当时一系列的恶性液化事故导致66名船员丧生。但今年年初也曾发生过铝土矿液化的事件,并造成5.6万吨级的“Bulk Jupiter”轮(建于2006年)因此沉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