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工市场上映“饥饿游戏”
2015-12-05 14:27 | 中船重工经济研究中心 海工市场
海工市场持续低迷,制造商和运营商们为了应对危机,纷纷对自己的企业进行了相应调整。这里主要对海工装备制造商近期发生的并购和重组行为进行一下简单的总结与分析。本文只希望能够为大家在哀鸿遍野的海工市场找到一丝可以呼吸的“缝隙”。愿各位客官笑纳!
一、海工制造商们的“饥饿游戏”
新加坡两强积极拓展海工能力
近日,吉宝岸外海事与胜科海事分别宣布收购美国海工装备设计公司。吉宝收购Cameron钻井平台业务,包括Letourneau、Workhorse型、Super Gorilla XL和Jaguar型钻井平台设计,以及自升式桩腿部件、升降系统等设备供应,以及售后服务业务;另外,胜科海事收购了美国浮式生产及钻井装备设计公司SPPOffshore,包括圆筒形船体设计、为深水钻井、生产储存及物流提供的卫星服务等全部资产。收购价格约为2100万美元。由胜科海事旗下的裕廊船厂完成,此外,胜科还在7月份完成了业务重组,将重点发展4项核心业务:钻井等浮式装备、维修升级、海洋平台及特种船舶。
鉴于新加坡船厂对于风险管控的强大能力,包括较为严苛的付款条件以及以交付准时著称的生产管理能力,都使得吉宝与胜科海事在近些年“动荡”的海工市场中一直保持着比较稳定的状态。也因此两大公司并没有目前大部分海工制造商面临的资金链紧张问题,并在此时选择了拓展自身的海工设计、建造及服务能力。从低端制造,到进行装备设计,再到高端装备的设计制造,新加坡一直走的很稳很扎实,相信未来新加坡两强在海工装备的总包能力上也会有大幅提升。
韩国“BIG 3”为生存而战
由于一系列撤单及海工项目建造延期,韩国三大船厂:三星重工、现代重工、大宇重工三季度亏损严重,亏损总计高达2.1万亿韩元(约18.5亿美元),今年以来三大船厂营业亏损总计约为7.8万亿韩元。目前,韩国财政部、贸易部、工业部、能源部和金融服务委员会等政府部门和机构正在商议韩国造船企业的重组问题。
对于当前的三星重工来讲,海工装备建造造成了大量的财务损耗,因此如何扩展产业链,减少资金外流变得极为重要。从去年开始,三星重工与三星工程一直积极寻求合并,以提高海陆整体服务解决方案的能力,后由于种种原因,合并方案未能成行,但此举也增加了对双方的投资预期;另一方面,三星重工于今年9月份正式接管韩国城东造船,为其提供销售、采购、生产和技术支持。接管城东造船后,三星重工可以接获更多商船,以丰富产品组合,弥补在海工建造中由于项目拖期和接单难造成的巨大损失。
同时,现代重工与大宇造船海洋都面临着巨大的亏损问题,三季度分别亏损6780亿和1.22万亿韩元。两家公司目前都在进行重组工作:清理非盈利的附属公司和业务、将重心转移至盈利的业务上,并进行大规模裁员。另外,作为重组工作的一部分,大宇还将出售位于首尔中心的总部大楼。据韩国官方消息,政府要求现代重工接管STX造船海洋,但是目前现代重工本身已经面临非常严重的亏损问题,接管之后能否改善双方的财务状况还是未知数。
日本仍在积极进军海洋产业?
由于种种原因,日本造船业错过了海洋工程最为“辉煌”的几年,韩国在这期间长驱直入,一举坐上海工制造乃至造船产业的第一把交椅。其实日本也并非在海工领域毫无作为,很早就已进入FPSO领域,并与巴西国油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只不过追求精益造船、批量化生产的日本造船业一直没有大举进入定制化程度较高的海工领域。
但是日本并未放弃海洋产业,甚至在时下海工市场面临重重困境的当下,仍然进行了很多努力。MODEC自不用说,一直在FPSO和FLNG领域深耕细作;日本造船联合(JMU)为了扩大海洋板块业务,也于今年4月开始针对海洋工程及技术板块实施重组,组成专门团队,下设“平台组、海洋浮体组、新能源业务组、解决方案组、机装组、电机计装组”等6个工作组;另外,日本三井造船于日前收购了德国工程公司TGE Marine的99.36%股份,交易金额大约为1.64亿欧元,通过此举来扩展其在LNG相关装备的工程和建造监督业务能力。
中国船厂上演“冰与火之歌”
由于油价长期在低位徘徊,海工船东们面临严峻考验,导致海工装备延期交付现象严重,尤其之前的投机建造订单更面临着非常严重的拖期现象。2015年不能按期交付的装备预计占到总预期交付订单的44%,63%的全球未按期交付订单属于中国船厂。从中国自身角度来讲,将有56%的装备不能按期交付,包括33%的订单项目延期以及23%的订单取消。到2016年年底,全球预计交付108座自升式钻井装备和39座浮式钻井装备,由于订单延期或取消等各种原因,到目前为止仅分别交付了14座和11座,我国本应在2015年年初交付的钻井装备有82%没有按期交付,一些投机订单较多的船厂及资金链紧张的中小船厂受到严重考验,甚至有些将面临破产危机。
另一方面,一些实力较强的公司也在趁此机会,积极扩展产业链,增强技术储备。4月,南车收购英国深海装备企业Specialist MachineDevelopments Limited(SMD)公司,将其深海机器人产业与南车目前的海上风电业务、陆地工程机械和石油钻井变频装备业务形成产业呼应,正式进军海工深水装备领域。8月份,中集安瑞科斥资7亿人民币收购南通太平洋海工公司,以助中集构建海陆一体化的天然气净化、液化、储存及运输能力。当然,能够在当前状况还进行产业扩张的毕竟还是少数,大多数中国船厂仍在面临着残酷的生存考验。
二、“游戏”背后的种种
其实,在当下这个时刻实施并购,无外乎两个原因:一是由于海工市场极度低迷,在此时进行产业扩张,会大幅降低收购成本;另一方面,一些实力较强、在海工装备上拥有长远发展设想的公司也会趁此机会扩展产业链,增加自身的技术储备。当然,他们本身也是认为,海工市场不会长久地低迷下去,虽然短期内会经历阵痛,但认识海洋、开发海洋的历史大趋势不会改变。
如今的海工市场,就像一场“囚徒困境”——企业会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看来最为理性的决策,但是这样的决策对于整个产业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尚无定论。事实是,之前海工市场火爆时,企业们“群起而攻之”,也是导致目前海工市场面临困境的原因之一。因此,现如今我们更应该加强市场管控,避免出现“群起而逃之”的局面。说到底,我们要对产业现状拥有清晰的认识,对于未来要走的路有明确的规划,才能在战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饥饿游戏”终结篇即将上映,谁能撑过黎明前的黑暗,成为最后赢家,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