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造船业涌入结构调整"深水区"
2016-01-20 08:41 | 中国船舶报 国外造船
中小型船企的结构调整对韩国船舶工业的影响较小,因此,外界对其关注较少,但中型骨干船企以及现代重工、三星重工和大宇造船海洋三大船企的结构调整规模大、涉及面广,强度、广度和深度空前,这不但是对韩国船舶工业进行了一次“伤筋动骨”的手术,还对国际船舶市场产生了巨大影响。
大型船企“泥菩萨过江”
“捆绑帮扶”待时间检验
自2009年起,韩国近20家中小型船企迈出结构调整的步伐,至2013年基本告一段落。其中一部分船企经历了资产清算、破产处理;一部分通过法院实施破产保护、金融机构提供融资支援,维持基本运营;剩余7家船企与各自的债权银行或其他船企联合,在得到融资帮助的基础上,通过拍卖资产、裁减人员、精简机构等强力度的方式完成结构调整。截至目前,除上述的第一部分企业外,其他船企均未摆脱困境、具备正常化运营的能力。近年来,这些船企大多数承接订单情况很不理想。为了维持生存,它们以“打零工”的方式,通过为大型船企生产、加工船体分段件勉强度日。专家表示,国际船舶市场复苏还需时日,昔日红火的市场难以再现,生意寡淡的中小型船企已成为金融机构的沉重负担。韩国国内一份统计调查显示:2008年之前,船市普遍见好,韩国船企平均每年有较好船舶出口成绩的达28家,但2014年仅剩下8家。韩国中小型船企在国际金融危机中的受伤程度可见一斑。
成东造船海洋、STX造船海洋、SPP造船、大韩造船和大洋造船等中型骨干船企,在低迷的船市作出了错误的投资扩张决策,因此无一例外地陷入了更严重的危机之中。例如,STX造船海洋和成东造船海洋累计亏损金额分别超过30亿美元和15亿美元,其他几家的亏损数额也达到了数亿美元。业内人士认为,中型骨干企业的结构调整难度很大。
据悉,2010~2013年,这几家船企相继展开结构调整,起初采取拍卖资产筹资自救、压缩业务规模、紧缩开支和裁减人员等常规方式进行调整,却不奏效,最终只得与各自的债权银团签署“自律协约”,让债券银团参与企业管理,对船企进行多种融资“输血”维持日常运营,但要想船企早日走上独立的正常经营之路,前景并不明朗。
中型骨干船企是韩国造船工业的“四肢”,实践证明,仅靠融资支援难以使船企走出困局。相关统计显示,韩国金融机构支援中型骨干船企的资金已达到80多亿美元,今后将继续提供资金维持企业生存。在步入深度结构调整阶段后,韩国政府提出了金融机构与大型船企联手支援中型骨干船企的方案。对此,韩国船界和财界持反对观点者认为,大型船企自身存在严重亏损状况,要想支援中型骨干船企显然力不从心。面对异议,政府仍然在推行此种“捆绑帮扶”方式,其成效如何有待后期验证。
在低迷的船市中,中小型船企的抗压能力被冲垮,本来以为能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坚如磐石的三大船企——大宇造船海洋、三星重工和现代重工也出人意料地在2014年、2015年出现了以万亿韩元为计算单位的巨额亏损。由此,韩国造船业的结构调整由中小型船企的“浅水区”进入到大型船企的“深水区”。
三大船企回归造船主业
紧缩多元发展扭亏
多年来,大宇造船海洋、三星重工和现代重工三者的造船装备、造船产量、新船接单量、手持订单量,接单金额等一直稳居世界造船企业的前三位,员工队伍合计逾5.2万人,如果算上配套企业员工,则逾20万人。2015年,三大船企在海工装备建造领域合计亏损额达到近10万亿韩元(约100亿美元)的惊人数目,直接导致此次“深水区”结构调整。其呈现六大特色。
做强造船主业。船企的主业是造船,但前些年,三大船企将业务中的海工装备比重由15%~20%上升到了50%~60%,甚至一度冲到了70%。目前,海工比重已下降到40%以下,造船比重超50%。其中,现代重工为了做强做大造船业务,合并旗下三个造船子公司;大宇造船海洋将液化天然气(LNG)船、超大型集装箱船、高附加值油船和军船列为主力拳头产品,提高国际竞争力。
紧缩多元发展。三大船企在多元发展、扩张经营的方针指导下,相继向海上风电、陆地风电、太阳能等绿色能源,海外油气矿产开发等领域进军,几年努力下来却出现利润负增长。对此,三大船企将通过适度退出市场、转让股份,拍卖子公司或法人企业、实行破产清算等手段,对与主业造船无关的业务进行“切除手术”。
调整海工亏损。除降低海工装备业务比重,三大船企将进一步放弃一揽子承包海工订单的合同方式,把有关海工装备的设计、主要配套设备的生产等交由订单方负责,韩国船厂仅承担施工建造任务,与欧美国家的船级社、跨国石油公司等讨论、制定海工装备及其配套物资、部件、模块的国际统一规范标准。在海工装备市场不景气的背景下,其全面总结亏损的经验教训,加大新技术的研发力度,突破设计和配套两大难关,力求掌握建立国际标准的主导权。
造船向新技术升级。节能环保船和智能船舶是未来造船界转型升级的方向,在韩国政府力求相关经济政策的推动下,三大船企首次联手合作,共同研发节能环保船和智能船,并签署了合作协议。现代重工和大宇造船海洋已着手利用大数据进行船舶设计和船舶建造技术的研究项目,并利用3D打印技术生产船舶配套件。在船厂,智能造船技术正被广泛采用,而各种造船机器人、与IT技术相结合的造船设备也成为了三大船企未来共同探讨的课题。
造船向制造+服务转型。三大船企正在探索新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即由传统的船舶建造向制造+航运服务转型升级。具体来说,就是向客户提供与船舶制造、航运相关的一揽子整套服务,包括随时向客户提供航海安全措施,所载货物的运行轨迹,船舶滞港情况,港口货物装卸等详细信息;对船舶的售后服务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维修和物资设备供应,而是在全生命周期内向客户及时提供专业建议,包括船舶及其设备的最佳维修保养时间、相关设备的更换及注意事项、老旧废船报废拆解的相关信息等。
消除“冗兵冗官”现象。三大船企将各自的组织机构进行合并和整编,使主管干部数量合计缩减30%。其中,现代重工裁减行政干部和相关人员1500人;大宇造船海洋计划在3年时间内裁减3000名员工,在编员工要根据每人的订单作业量实行弹性增减制度。而对驻外机构和人员实行精简、干部降薪、拍卖无关资产、压缩开支、成本利益最大化、提高生产效率是三大船企的通用做法,大宇造船海洋甚至出售其首尔总部办公大楼,通过向购买者租赁的办法解决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