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远太平洋布局全球枢纽港体系

2016-04-06 17:27 | 航运交易公报 船东动态


新加坡码头项目是中远太平洋第一个海外项目,也是整合之后中远太平洋第一个海外项目。这只是开始,中远太平洋的“国际化”蓝图已经绘就。

3月28日,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整合之后的码头业务平台中远太平洋(01199.HK)与PSA国际港务集团全资子公司新加坡港务集团通过下属合资企业中远-新港码头有限公司(CPT)在上海签署有关共同投资新加坡大型集装箱码头的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CPT将目前在新加坡巴西班让港区经营的两个旧泊位,置换成该港区三、四期码头的3~4个新泊位,其中两个泊位将从2017年开始运作,在业务量达到相应标准后,分阶段投入后续泊位。每个泊位长400米,前沿水深-18米,配置最新型桥吊及自动轨道式龙门吊,可靠泊1.8万TEU以上型船,最高年处理能力100万TEU.据悉,新泊位租约至2040年。

CPT由中远太平洋与新加坡港务集团于2003年10月25日在新加坡合资成立,共经营两个泊位,第一个泊位于2003年11月1日开始运作,第二个泊位于2008年1月投入运作。两个泊位岸线总长720米,年总吞吐能力为130万TEU.这也是中远太平洋在海外投资的第一个码头项目。

枢纽港:积极寻找与全球布局

对于此次合作协议,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副总经理俞曾港如此评价:“新加坡港作为着名的国际干线枢纽,也是东南亚的航运中心,起着沟通亚、欧、非和大洋洲海上交通的重要作用。但CPT原有的两个泊位无论从岸线长度还是设备先进程度上都已无法适应发展的需要,有必要及时升级改造。”

俞曾港进一步指出,重组之后成立的中国远洋海运集团的船队规模迅速扩大,全球航线网络化布局迫在眉睫,同时船舶大型化趋势日益显着,大船化优势需高效的枢纽港配合才能发挥作用。“因此,中远太平洋必须在全球积极布局枢纽港。”

对于中国远洋海运集团而言,码头产业将作为核心产业之一,接下来将陆续拓展对外码头项目。俞曾港表示“只要有合适的机会,对能够起到枢纽港作用的港口,我们将会积极拓展相关项目。”

对枢纽港的选择,中远太平洋目前已有初步布局。俞曾港表示:“在东南亚区域,将以新加坡港作为枢纽港,此次合作协议也正说明这点。在地中海东部区域,将以比雷埃夫斯港作为枢纽港来打造。比雷埃夫斯港处亚洲到地中海必经之地,大船到港后,可中转至意大利、土耳其等国家。”下一步,中远太平洋将考虑在地中海西部、欧洲等区域布局枢纽港。俞曾港强调:“作为长期战略,枢纽港的布局不是一蹴而就,我们还在积极寻找中,在亚洲、欧洲、地中海东部、地中海西部等区域都须有枢纽港布局。”

此外,“十三五”期间,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将以“一带一路”为主线,重点布局“海上丝绸之路”的新兴市场和战略要地,积极探索国际合作新模式,不断提升海外码头产业的集群竞争力,充分挖掘和发挥码头业务的新引擎作用。

国际化:海外业务增至40%

尽管中远太平洋在全球枢纽港布局上已小有斩获,但与世界排名靠前的其他码头运营商相比尚有不小差距。

中远太平洋总经理董事邱晋广坦言:“尽管中远太平洋在发展码头业务上有很多优势,如有大规模船队支撑,有国家外贸体量的支撑,但与全球排名靠前的码头运营商相比,我们的短板就是海外业务比例还不够大。在中远太平洋的投资组合里,无论是在箱量还是盈利贡献上,目前海外业务所占比例不足20%,80%还是来自于国内。当然这也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很多机遇有关,我们在长三角、珠三角、渤海湾、东南沿海等沿海港口都有大量投资。”

邱晋广透露,目前中国远洋海运集团的海外码头资产分布于新加坡、希腊、埃及、比利时、土耳其、意大利、美国等国,但除希腊的比雷埃夫斯港是控股之外,其他港口都是参股。“中远太平洋下一步的目标是,希望海外业务的箱量以及盈利贡献能够达到40%.”当然,邱晋广也承认,国际化之路并不平坦,“因为海外业务的开拓需要克服太多风险,比如政治、法律等各种风险。”

收购中海码头之后,按照2014年的总吞吐量,中远太平洋所占全球集装箱码头市场总份额由9.9%增至11.6%,位居全球第二;按权益吞吐量计算,中远太平洋全球市场份额由2.8%增至3.6%,位居全球第六。在大中华地区,中远太平洋的码头网络进一步强化,市场份额由27.0%增至32.2%,同时中国港口覆盖范围增至西南沿海地区,码头网络覆盖全国五大沿岸港口群。

整合:转型纯码头运营商

在原中远与原中海两家集团的整合过程中,中远太平洋于去年12月11日宣布进行两项策略性的收购和出售交易:收购中海港口100%股权,出售佛罗伦货箱100%股权,转型为纯码头营运商。今年2月1日,上述两项交易于股东大会上获得独立股东高票通过。

3月18日,中远太平洋完成收购中海港口全部已发行股份,分别向中国海运(香港)控股有限公司及中海集装箱运输股份有限公司收购中海港口51%及49%股份,收购总代价约为11.64亿美元。中海港口于2015年财年结束后成为中远太平洋全资附属企业。

3月24日,中远太平洋完成向中海集运(香港)公司出售佛罗伦货箱全部已发行股份,出售总代价约为12.24亿美元;同日,佛罗伦货箱共计2.85亿美元的股东贷款转让给中海集运(香港)公司。出售事项完成后,佛罗伦货箱不再为中远太平洋附属企业。

邱晋广表示:“目前,整合的资产交割已经完成,组织架构在集团层面也已完成。接下来,中远太平洋将积极落实重组后的各项业务,集中资源于发展码头业务。中远太平洋与中海码头在合并之前就有很多合作,对境外的投资项目有共识。未来是一支团队,对海外项目的拓展将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俞曾港也表示:“整合之后,组织架构和管理层会变成一套,两家企业此前的战略方向要放在一起考虑,作为一个整体制定海外投资方向,海外投资的谈判工作也由一支团队来操作,所以协同效应可以得到很好的发挥。”

业绩:增长趋缓冀整合效应

3月29日,中远太平洋发布2015年即整合前最后一个年度业绩报告。截至去年12月31日,中远太平洋旗下拥有集装箱码头泊位113个,总设计年处理能力达6837万TEU;散货码头泊位13个,总年处理能力达4605万吨。

去年,中远太平洋完成营业收入7.98亿美元,同比下跌8.3%.其中,码头业务收入4.87亿美元,同比下跌5.8%;集装箱租赁、管理及销售业务3.16亿美元,同比下跌11.6%.如果不计入2013年出售中集集团21.8%股权拨备回拨,净利润为3.02亿美元,同比增长3.3%;如果计入则净利润为3.82亿美元,同比增长30.4%.

在吞吐量方面,去年,中远太平洋总吞吐量为6867万TEU,同比增长2.0%;权益吞吐量为1926万TEU,同比增长1.1%.其中,环渤海地区港口吞吐量达到2565万TEU,同比上升2.1%;长三角地区港口吞吐量达到988万TEU,同比下降0.3%;珠三角地区港口吞吐量达到1948万TEU,同比上升2.0%;东南沿海及其他地区港口吞吐量达到413万TEU,同比上升9.6%;海外码头吞吐量达到953万TEU,同比上升1.1%.

从中远太平洋的业绩可以看出,随着全球经济及贸易趋缓,港口业的高速增长时代已经过去。对此,俞曾港认为,具有船队背景的港口企业将会更具竞争力。“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是全球船队规模最大的航运企业,船队综合运力达到8500万DWT,集装箱船队运力达到160万TEU,这为港口码头业务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中远太平洋在全球扩大码头投资规模的同时,可以获得船队的箱量支持,使货源基础更为稳固,更能发挥整合后的协同效应。”

END

关键词: 中远太平洋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